读《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热销的书,在心理类书籍上也是排到了榜单的前几名。因为他的热度太高,导致我们不得不去看一看。但是但是看完以后,对于这本书我很失望。

我明白书在背后推手的作用下,会产生质量与宣传不符的情况。但是我真的没想到一本热度高到正荣程度的书会这么的不堪。

作者认为,使用暴力的人都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的方式。并且他在书中多次提到了他经历过的用非暴力沟通化干戈为玉帛的事例,但是其中很多事例在我们看来很明显有极大的漏洞,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成立。很明显是他为了给自己的书提供论点,编造而来。

例如,书中曾说过,他利用非暴力沟通在甘地阻止了暴乱,但是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在暴乱、战争中出现的暴力并不是说一个人自己内心多么的黑暗,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基于同伴的影响。

当身处在一个大团体的环境下,你就会被一个大环境影响,进而变成暴力的化身。

书中有一个例子,是一位女士被关在德国的集中营里,她面对一名年轻的盖世太保的时候,想要跟盖世太保说什么关怀的话语,但是实际上她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她的内心很清楚,就算是说了可能只会引来杀身之祸。

暴力的发生是一种非常激烈的如同巨浪拍打小船没有理智的过程。在暴力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只有面对或者避让。也许你想要迎接暴力,然后跟他好好谈一谈。但是在一个失去了理智的野兽的面前,你又能够说什么呢?

书中也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长大以后会说自己棱角被岁月磨平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很多方面我们是变得越来越好,而并没有变得越来越不好。

那么这种磨平了棱角,是不是可以说是磨去了一些缺点呢?在面对别人跟自己世界观冲突的时候,你是选择不加思考的抵抗,还是选择认真的思考?要知道我们此刻秉持的信念一定不是尽善尽美的,十年后你完全有可能成了它的反对者。那在面对冲突时,如果我们认真的思考并且加以修整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的思想会不会有可能朝着更高的一个层次进房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另一点书中我觉得可以学习的是:我们经常会觉得很多事情是自己不得已而去做的,但是往往不得已必须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们自己,比如说我们不得不去工作,养活自己。

如果不论什么事情,当你不愿意去做的时候,就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做这件事情能得到什么,自己在这件事中是什么样的角色,负有什么样的责任,那么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就会强很多。

很多人在自己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非常的痛苦,因为觉得自己身体长大了,但是心理并没有长大。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做什么成年人该做的事。那如果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的人生相关,就有可能促使他们心理更快的长大。

书中有一个观点,他认为语言是有限的,世界是无限的。所以他把语言归为静态,世界作为动态的。他认为我们的语言没有办法将我们所有的思想给表达出来。但是这是我不认同的,因为语言其实正是为了人们进行表达的作用而发明出来的。那么基于表达这种作用,人们是可以对他进行改造增长的。

而我们今天已经很少去创造字。因为以前创造的字已经很足够我们来表达思想。所以我不明白作者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

书中,作者把非暴力沟通模式分为了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但是如果你通篇读下来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刚性的语言变成柔性的语言,让与之对话的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看法。这个想法我是认同的,但是他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所创造的这种非暴力沟通模式,在我看来非常的多余而不实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