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几点学习体会

一、本人现状

从学习上来说,加入核心群将近一年半了,看的书也不少,老师的音频也听了,可能与自己的年纪也有关系,总感觉学了看了就忘了,最近半年入静功夫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感觉没有进境,反而像退步了。

从工作上来说,我是在体制内工作的,现在做的大都是虚的东西,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其实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同时本部门同事休产假的比较多,工作任务比较重;年初的时候已经在争取一个下派的机会,因为政策变动又延后一年。

从生活上来说,这半年身体上比较累,抵抗力较差,很容易长时间反复地感冒咳嗽,在养气、养生方面做得也不好。

总体而言,我觉得自己正处在一个瓶颈期,学习、工作、生活是一体的,是互相影响的,身心也是一体的,是互相影响的,这方面的感触比较深。

二、关于《周易》的学习体会

最近这一年多来,我的主要精力是读了一遍王弼注、孔颖达疏的《周易注疏》。这的确是比较难读的一本书,也是我目前花的精力最多才读完的一本书。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对我来说是读得太晚了的一本书。

十年之前我已经买了一本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但是我没有看,因为看不进去。就像我前面讲的,我总感觉读了看了又都忘了,我现在对《周易注疏》的感觉也是如此,几乎都忘了。但是有两个字,我更重视了,体会更深了,那就是“时”和“位”。

以前我总觉得做好自己的业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行了,对一个“位”及其相关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几乎不怎么关注,也不重视关系的维护经营,主要还是自己单打独斗。像刘老师说的,刚工作的的时候年轻精力好,问题不是很明显;到了四十岁之后,精力记忆力下降退化了,就不行了。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是智慧,经营关系的智慧,打造团队的智慧。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原来负责的部门当时虽然工作做得还不错,但是人员没有注意培养好。

另外一个问题,我原来对于时势的变化也不够关注,不够敏感。比如我现在做的是务虚的工作,在前几年系统内部改革之前已经是有征兆的,可以趁势调整到相对务实一点的业务岗位去工作,但是我当时没有利用好,错过了。

所以,我现在困境也是由于自己之前的应对不当所造成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困境,我才有机会有精力跟随刘老师学心学、学易经,这是我感到非常庆幸的。孔圣人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也就是易经上的“无咎”,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

三、关于“拔本塞源论”的学习体会

最近看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都对阳明先生的“拔本塞源论”非常推崇。所以我又把刘老师的书和音频有关拔本塞源论的内容再次学习。

刘老师说:圣人之教的源头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法,落脚点在“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框架。

儒学修“心有良知”的落脚点就是五伦。尧舜和夏商周时,教化的人只是教这些,学的人也是学这些,整个社会风气非常好。居上位者身教言传......即便是贩夫走卒这样的底层人民,也以完善自己的德行作为人生的目标,当时的社会评价体系非常简单,就是以德行作为标准。每个人各自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好高骛远、觊觎外求的念头。

夏商周之后,王道衰败,霸术异军突起蔓延开来。阳明先生讲拔本塞源论。大意就是说霸术功利,训诂之学,记诵之学,辞章之学从根本上破坏掉了以德为先的社会标准和文化、风气。

最后,阳明先生对社会还是充满希望地坚定地说:“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其实,我也是深受功利、训诂、记诵、辞章学之害的,这也是我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瓶颈期的根本原因。两千多年的历史惯性在那里,三四十年的生活惯性在那里,要扭转要突破瓶颈确实要花很大的力气。

我并不期望自己救世,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下,自己落实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都可以做到的。还是要正本清源,生活也没有那么糟糕,小康社会了嘛。其他就看时位,顺应就好。

刘老师讲易经的时候经常讲“首出庶物”,我们要摆脱现实的羁绊,我们的德性智慧不是要比普通人高一点两点,而是要高一头。所以,凡事求诸己,凡事内求,勿忘勿助即可。

最后,我还是希望和同道们共勉共进,从十六字心法,到孔圣人“仁”的学说以及大同社会,到孟子性善论,到阳明先生的“致良知”,都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的善不断地往上长,一点一点地向外扩充,推己及人,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以德行作为根本标准的社会。

阳明先生拔本塞源论不是希望出几个英雄豪杰就能够救世,而是像江河决堤一样,有一大批一大批人能够正本清源,把良知落实到五伦上,真正恢复我们民族“以德为先”的社会文化传统。现在我们国家社会正在面临转向,我想,这就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孔子、孟子、阳明先生没有实现而最希望我们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期几点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