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和军事家

其实我是不懂诗词的,对历史也就是略知0.12,对军事更是一窍不通,对三十六计那一套,道理都懂,却是做不到的,有些也是不屑于做的。

时隔七年,再次因安装软件被摧残得很无语的时候,偶然看到屏保上出现了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句子,图片又确实很好看,想截图,不仅图片变了,也不是很想花那时间。于是想胡说一下诗人词人,临睡却又看到了和《孙膑兵法》相关的一点儿信息,于是就打算一起胡说一下。

诗词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有他们的喜,他们的悲,他们的斗志,他们的无奈。当然,我也就是瞎说说,粗鄙之人,不敢妄评,却又想要胡说一二。

比如李贺、王勃这些人,都是年纪轻轻就离世;杜甫,比起李白,总感觉不那么豪爽,但这无碍于他对人对生活美好体验。李白前半生应该是很自在的,虽然青云之志不得展,“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些诗句,哪怕只是想起一些残局,也是很好的。但杜甫也不得不感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李白也会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清照虽然前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却也不得不面对“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而骆宾王,却是要坚决反武周王朝的。

苏东坡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却是写在被一贬再贬的路上,因为这样的诗句,最后连荔枝也别想吃得安稳了,干脆去儋州吧,还只能乘坐小木船,风急浪大,一代大文豪,虽然当时只是差点死在海,但最终却死在了回归的途中。至于他那种乐观豁达,之前有人说如果能穿越到过去,他想去看看苏东坡那一路的状态。

这些,都是文人。

而吴起、孙子、孙膑、韩信、项羽、曹操这些人,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吴起,以杀妻子坐上将军之位,孙子以杀王妃将理论立威于实际;孙膑据说是孙子的后人,这人就很惨,仅仅因为同学嫉妒其才华,竟然被挖了膝盖骨,感觉比司马迁还惨——看来历来有些男人和女人的嫉妒,都是疯狂的,只不过最终庞涓还是死在了孙膑的谋划了——昨晚偶然看到有人分享的“熊逸讲透《资治通鉴》”,说实际上孙膑饶过庞涓一回,也许,只是因为没逮着吧。一部《孙膑兵法》,把战争的本质,实在描述得太露骨,用熊老师的话说,那书,就肯定不是历来的军事家们推崇的,军事家们,应该还是更喜欢吴起一些,因此,历朝历代,吴起的军事地位,好像都比孙膑高很多很多。孙膑看透了世间

韩信、项羽的军事成就,应该是比孙家要大,可惜孙家不仅孙武的祖辈就是武将,而且孙武和孙膑,都被那些敬仰他们的人称为孙子。就没有什么韩子韩信子项子项羽子一说,当然,这些人也都是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足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我就不知道有些人,有什么资格在那里狂妄自大——其实那只是暴露了自己的认知。

而哲学派,如墨子、老庄释迦牟尼一类,和文豪武将比起来,又是有点儿意思的事儿。因为,哲学没有统一世界,武力也没有永远征服世界,文学自然也没能一统江湖。这些,都足以体现人和动物的不同。如果哪天猪群或者羊群里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军事家,或者文学家,哲学家,那就真不得了啦!

而事实上,所有著名的军事家,无一例外,必须深刻洞察人性,是的,他们洞察的人性,也是不全面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没法彻底征服世界的原因,但如果要想打胜仗,却不了解一些人性,那显然是没可能的。比如孙膑的围魏救赵,这就是算计庞涓的轻敌,同时,还要算计脑子不灵光的齐国自己的都大夫,以及那些有勇无谋的小兵小卒。孙子打了几仗后,辞官归隐,孙子的年纪,好像比大一些,不知道吴国攻打楚国,孔子准备前往楚国的时候,吴国的指挥官是不是孙子,不管怎样,孔子应该是知道孙子这个人的。孙膑杀了庞涓后,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辞官归隐,开始潜心写兵法。这就是他和他的祖辈孙武不同的地方,孙武虽继承了家学,但最终是自己先有理论,有以实战成名;孙膑是先有学习兵法,然后再完善理论——虽然熊逸说孙膑显然不是跟鬼谷子学的兵法,但看样子孙膑也没能在少年时代继承其祖辈孙武的家传兵法。但孙膑的辞官归隐,应该也是看透了他那个时代的人性吧,累了,于是选择归隐。不知道孙膑的后人,是不是因此,也就再没有继承其兵家绝学。

显然,对于人性,古人中,无论是哲学家,还是军事家,或者文学家,其实不少人都是有着各自极深的领悟和把握的。悟得深,显然不等于握得住,更不等于找到了终止死循环的办法,这就又是他们并没有看到的吧,或许他们虽然看到了,却已经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家和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