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孩子才肯学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拆书稿

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大都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好好学习,回家后也是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不少家长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做功课一度被网友调侃为“高危”行为,因为有家长在辅导过程中被气得脑出血或是脑梗的。

还有因为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时、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各种问题后,家长和老师不能冷静处理问题,导致孩子出现一些极端行为,造成惨痛的后果。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会想,如果这些家长和老师,都能阅读过《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并且能照着书中的方法和孩子做有效的沟通,那说不定家长也不会脑出血、孩子也不用寻死觅活,而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却能被最大地激发出来。

那么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本神奇的亲子教育书《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

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

阿黛尔·法伯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八年。伊莱恩·玛兹丽施获舞台美术的学士学位,也是一位专业的画家和作曲家。

两位作者都曾师从于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协会的创建者。

她们合作出版了一系列亲子教育图书。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其中这本《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全球销量超过700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塑造了一个虚构的,但却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年轻老师丽兹·兰德,通过兰德老师的视角,在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引导孩子合作、培养孩子自律、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实际而又有价值的探讨。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它们分别是:如何让孩子配合、接纳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实现家校之间的良好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每个重点的具体内容。

                                               1、如何让孩子配合、接纳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我们的新老师丽兹·兰德的第一天教师生涯就过得很不容易。事先想好的完美计划在32名精力旺盛的六年级学生面前马上就溃败了。

而兰德老师遭遇的局面其实很多老师都碰到过,当你正聚精会神地上课时,下面学生中会突然冒出一句“谁偷了我的铅笔?!”“他打我!”……

这时光靠老师的疲于灭火已经无济于事了,于是兰德老师在同事的帮助下冷静地思考,她明白了孩子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当他们情绪良好时,他们的表现也好。

那么怎么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呢?——接纳他们的情绪!

这句话虽然短,但要做到却不是件易事。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上中学的孩子有次回家后向父母抱怨科学老师很差劲,对学生严格得有点不讲情理。

父母听了孩子的不满后,最常见的反应是反驳孩子的意见,“老师对你们严格有什么不好?你们应该感谢老师!”

“可是她对我们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谈话最后不欢而散。

如果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那么上面的对话也许就会变成这样——

“老师要求太严,你们一定感到压力很大!”

“其实我是觉得老师因为是新老师,她很想在我们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所以故意对我们很严格。”

“原来是这样……那你们能不能体谅下老师,帮助她管理好这个班级。

孩子最后若有所思地接受了父母的建议,打算在合适的时候和老师聊聊班级里的事。

通过以上两种场景的对比,我们可以认识到:孩子们的感情需要被接纳,只有具备良好的情绪,孩子们才会表现好。

于是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认同孩子的感受。

2)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

3) 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

4)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接纳他们的情绪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老师每天精心设计课程,他们最希望全班孩子都能在课堂给予最大的配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家里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影响着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

比如有的孩子的母亲长期精神颓废,有的孩子从小伴着电视长大,这样的孩子他们无法在家里学到合作,但是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教会他们合作。

作者假兰德老师的手,归纳了七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合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七种好的方法。

1)用描述问题来替代对学生的指责或命令。

2)用提示而不是侮辱、指责,来指出学生的问题。

3)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向他们提供选择的权利。

]4)用一个词或一个手势来表达原有的说教。

5)描述你的感受。

6)写便条。

7)用游戏方式来获得孩子们的合作。

有些时候,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期望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但有时还是达不到,于是老师们也会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惩罚在处理有害行为时,的确见效很快。但是作者在这里认为,惩罚会带来各种隐患,我们要做的是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鼓励孩子们自理和自律,找到一种替代惩罚的有效方法。

书中归纳了6条替代惩罚的方法。

1) 提出有帮助性的办法。

2)表达你强烈的不满。

3)说出你的期望。

4)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5)提供选择.

6)让孩子去体验行为的后果。

小男孩马科把同学眼镜踩坏后,父母虽然没有惩罚他,但是用上面的办法,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父母的启发下,去弥补给同学带来的损失。


                                                        2、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父母和老师愿意接纳孩子们的情绪后,孩子们也会愿意配合老师的教育,也在逐步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性。

接下来就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通过兰德老师的眼睛告诉我们,如果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问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孩子们就会更愿意去实施这些解决方案。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介绍的问题解决方式。

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归纳孩子的观点。

3)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

4)邀请孩子和你共同想办法。

5)写下所有想法,不做评价。

6)共同决定这些意见去掉还是保留,并商定如何让计划付诸行动。

第一点其实就是我们在第一部分内容中说过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们只有在情感被接纳后才会愿意和老师一起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书中有个孩子不愿写家庭作业的案例,运用上述六个步骤,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平等地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的技巧。那些为孩子写作业伤透脑筋的家长,可以去找来原著好好学习一下,这里就不赘述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表扬和批评运用的艺术性。

有段时期,在亲子教育中我们大力推崇赏识教育。孩子不管做得如何,好像一顿猛夸都能解决问题。

但是在本书中,兰德老师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我们都应该使用描述性赞扬。

兰德老师在受到校长的批评后情绪低落,她的同事想安慰她,对她说她是个出色的老师,很优秀!

但是兰德老师听了这话并没有高兴起来,因为这个有点夸张的表扬让她难以接受。但如果同事把兰德老师做过的事描述了一遍,而兰德老师从所做事情的描述中,自己就会表扬自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于是我们从兰德老师对批评和表扬的体验上,可以得出下面两点结论:

1)不要用评介式表扬,要用描述式表扬。

2)想要指出做得不好的方面时,可以先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给学生贴上个性的标签,也就是角色定型。

这种情况不仅会发生于学校,同样在家里,孩子也会被父母贴上标签。

简老师家里的两个孩子被父母分别称作艺术家和作家,结果被称作艺术家的那个孩子就不敢去尝试好像作家才能干的事——写论文。

很多时候,这种贴标签的做法,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尝试不一样的人生的机会,也会让那些被贴上差等生标签的孩子破罐子破摔,人生失去希望。

那么如何避免给孩子角色定型呢?我们也许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来尝试一下。

1)找机会让孩子展示他新的一面。

2)将孩子置身于使他能看到自身某种测量突然情景中。

3)让孩子听到你的言谈话语中对他的肯定。

4)以身作则。

5)指出孩子曾取得的成绩。

6)说出你的多个平台期望。

相信如果我们注意到了上面这些问题,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如何实现家校之间良好的关系

我们很多人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最怕学校里开家长会。因为老师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向家长告状,家长回去后,又会训斥孩子,家庭氛围可想而知了。

但是家长会又是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方面最直接的桥梁。

家长希望在家长会上知道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介和肯定,回家后能向孩子传达老师对他的尊重和鼓励。

而老师则希望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一切情况,以便老师在学校里能更理解孩子,更能帮到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理想的家长会应该是怎样的。

1)家长和老师都从描述正确的事情开始。

比如老师先向家长介绍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而不是一上来就先向家长告状。

2)家长和老师都明确表达孩子需要做的事。

比如老师不要只说孩子的不足之处,可以直接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也可以向老师转述孩子的真实需求,而不要指责老师曾经对孩子的批评。

3)父母和老师互相沟通信息。

父母和老师互相交流孩子在家或在校的相关信息,比如孩子所处的家庭情况、孩子在家或在学校已经做的事。

4)父母和老师共同制定计划。

老师不能对孩子暂时的不足失去希望,父母要尽可能地配合老师,孩子的进步是父母和老师共同的目标。

5)父母要向孩子转达老师对他的积极的评介。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开家长会回来时,我们都会忐忑地等待父母向我们传达老师对我们的评介。

如果这种评介是积极的、鼓励的,对孩子和父母的鼓舞作用则是巨大的,孩子将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块内容中,还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讲的是一所学校通过努力,使社区的所有父母,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一个只有710人的郊外社区,学校共有139名在校学生。学校定期组织父母和老师的见面会。

开始几次活动中,参与见面会的父母数少得可怜。但是老师们没有放弃。他们通过组织各种聚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父母和老师参与进来。

家长和老师们通力合作,编发的新闻通讯成了学校和社区居民沟通的桥梁。老师和家长都利用它来表达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一旦沟通进入了良性循环后,学校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家长们则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家长组织并赞助学校热午餐计划、狂欢晚会,利用自己的所长走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也让老师们愿意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比如老师们为不识字的家长组织阅读班,后来又发展成可以学习写作、烹饪、缝纫和计算机运用的成人教育班。

这些家长的孩子们在看到自己的父母这么努力学习后,也很受鼓舞,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这大概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理想的家校关系!

上面我们对《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这本亲子教育方面的畅销书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因为学习问题,孩子和父母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学校成了孩子害怕去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本已经被广泛验证有效的家庭教育方面畅销书也许能给广大父母和老师带来实际的指导和有效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做,孩子才肯学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拆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