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288)

图片发自App

黄以方录【6】

【原文】

或疑知行不合一,以“知之匪艰”①二句为问。

先生曰:“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唯艰’。”

[注释]

①知之匪艰:语出《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译文]

有人怀疑知行无法合一,用“知之匪艰,行之唯艰”这两句话作为佐证来问先生。

先生说:“明白自心的良知本来是很容易的,只是不能在事事物物上践行良知,那就会产生‘知之匪艰,行之唯艰’的情况。”

[解读]

有同学怀疑知行不能合一,并举出《尚书》里的话:“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匪,就是非,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位同学就问:“老师,《尚书》里都说,知道道理并不难,做起来就难。可见这知和行是两回事,为什么您说知行合一呢?”

王阳明训导他:“良知自然知道,原本是容易的,只是你不能致良知,所以就‘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了。”

这位同学犯的,是三个老毛病:

1. 只是悬空去想,想出一堆毛病,而不是在自己身上切己体察,自己事情上其实笃行,事上琢磨。

2. 文义上比对,那圣贤的书来找不同,找到不同之后,就给自己找不通。那圣人说话,是有不同语境,不同上下文,不同角度,都是因病发药。他把所有圣人治不同病的药都找出来比对,你看他们开的方子不一样,他就没药吃,无药可救了。

3. 质疑老师。质疑老师是学习的大病。没有人强迫你来学,你觉得老师不行,你就走,不要在这儿上课。你觉得老师有的地方对,有的地方不对,抓住那你觉得对的赶紧笃行,去知行合一,自然把其他地方也搞通了。你非不信,非要老师在所有地方都“说服”你,那就是自误前程。

学习阳明心学,是“学懂几千年圣人传下来那一点真骨血,改掉几千年人人都有的那几个老毛病。”这学习的三个老毛病,从《传习录》的弟子提问中,反反复复经常都会看到,王阳明有时候指出来,有时候不指出来;有时候耐心些,有时候直接就呵斥。读者自己可以注意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