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五部分。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我多年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一一是这个问题的继续。我建议每一位老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的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的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的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识的材。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他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跟学习和识识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职、思考和理解的愿望 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六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念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使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级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所提的全部问题中,约有80%的问题是用为什么这个词开头的。他们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孩子们对我所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学生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副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方就行了。

        我在高年级教过三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保持的理论概念。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我想建议所有的老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