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作业《卡夫卡传》读后感

   在市图无意中发现这本书,随意翻阅却被卡夫卡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所吸引。对一个作家有所耳闻和真的走进他的世界是天差地别的两回事。之前对于卡夫卡的印象停留在《变形记》这部作品中,那个专注描述异化的世界,或许是他某个出口。
    卡夫卡是捷克作家,出生在布拉格,一个我非常向往的欧洲城市,他一生未婚,仿佛他一生的使命便是为了写作,除此之外都不是目的。他身材高大却体弱多病,出生在殷实的富商之家,却无法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他始终觉得惟有写作这件事情才是他来到世间的意义,甚至结婚也只是他逃离父母逃离环境对于他写作的限制的一种方式,而后发现结婚也会成为自己写作的另一阻碍时毅然放弃结婚。他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一意的人。
   卡夫卡一生都在寻求父亲的原谅,母亲的理解,渴望家庭温暖,却求而不得;他既想要服从世俗的期望结婚成家又无法放弃写作这件事情;他才华横溢笔耕不辍却又总是撕毁自己的作品;他总想着专心写作却在保险事业上不断升职。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巨大差距,不能两全齐美,这大概才是现实的生活。不断的挣扎,不断的搏斗,直到生命的终结。
   庆幸的是卡夫卡有一众好友,虽然性格冷清但却又无比真诚纯洁,这是他的优点。波拉克是卡夫卡人生力量的来源和榜样,卡夫卡对他一直是尊敬、热情又勇于表达的,他之于卡夫卡而言是类似太阳一样的存在,他做到了卡夫卡不敢想不敢做的一切,比卡夫卡更早地领略到各种人世间的事物并给予他深刻的影响。这样榜样一般的人物,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够从中汲取力量。而挚友马克斯·布罗德这个开朗外向的朋友,这个发现卡夫卡才华,把卡夫卡的作品介绍给世人,他真的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朋友。他总是鼓励卡夫卡写作,并在卡夫卡对自己作品下手之前抢先一步拿走手稿,在卡夫卡离世后没有遵照他的遗嘱毁掉他的作品,反而是让世人看见那些珍贵的手稿,闪耀着光辉的文字。
   人在一生中总会遇见相似的人,在思想、精神、品质等方面都有交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一类人。卡夫卡的特别之处是从所处的生活中看到另一个世界,并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仍要不断与生活、家庭、社会还有自己作斗争。也正是由于这样我们才看到这样的卡夫卡。

1.“斗争”,不是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对立。一个念头就可以确立和平的协定,下一个念头又能让敌意陡然提升,对立的念头反复纠缠,人的理智的斗争,谁也无法摆脱。一切琐碎而平静,在那些不动声色的细节描写之下,主人公的内心却在发生着激烈的斗争,尽管斗争的原因在人们看来那样微不足道,却足以摧毁一个小人物内心的平衡和信念。
2.我总是力图传达一些不可传达的东西,解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情,叙述一些藏在我骨子里所经历过的一切。是的,也许其实这并不是别的什么,就是那如此频繁地谈到的但已蔓延到一切方面的恐惧。对最大事物和最小事物的恐惧,由于说出一句话而令人痉挛的恐惧。当然,这种恐惧也许不仅仅是恐惧,而且是都某种东西的渴望,这东西比一切引起恐惧的因素还要可怕。
3.我的生活中有某种来自精神病院的成分。我是无辜的,当然也是有罪的,未被关入一间牢房,而是关入了这座城市。
4.不要失望,甚至对你并不感到失望这一点也不要失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时候,新的力量来临,给你以支柱,而这证明你是活着的。
5.他的思想总是在教室里漂浮,想着谋一本书、某一个观点、某一个人物,这种神奇的感受让他暂时忘记了现实,成了被上帝宠爱的天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月作业《卡夫卡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