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一个学科来说至关重要,很多优秀的老师或者是专家评委在评课或讲座分享的时候也经常提到课程标准。但对很多一线老师来说,可能很少有人去细读课程标准。

我手头这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放在案头有一段时间了。这是一次参加活动时我积极互动获得的奖品。我知道它很重要,偶尔会翻一下,但从没很仔细地阅读。今天晚上突发奇想,尝试着读一读这本课程标准。

这本书很薄,厚度约0.5厘米。但真正要读进去并读出来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年前阅读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时,我曾用一个比喻描述我当时的阅读状态:感觉就像面前摆着一个椰子,知道椰汁有营养、很好吃,但就是找不到插吸管的地方。当时那本书是用"啃"的。此时手头的这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真要读得进去,一定也要用上"啃"的功夫。

翻开目录,整本书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第2部分课程目标,包括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3部分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4部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5部分是附录,主要是教学案例。这边列举了6个教学案例:认识空气,水沸腾现象的观察,西瓜虫有"耳朵"吗,观察月相,暗盒里有什么,水火箭。

我决定开启啃读模式,按从前往后逐页、逐段阅读的方式。

在前言部分提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边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谈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特别喜欢这个定位"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打好基础"。科学越来越被重视,据说新学期科学书也要从循环教材走出来,和语文数学一样成了必备书。科学的课时其实也不少,每周都有两三节课。只比数学课时少一点点。从这一系列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科学课的重视。

科学课一重视,如果领导真要落实,考试必不可少地要启动。如果评价机制没改变,一考试,教学很容易变味。很容易像语数学科一样被分数绑架。而小学科学很特殊,偏向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的试题是很难测出的。如果教师和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眼前分数的提高,势必使教学变了样。

现在的科学课是很受孩子们喜欢的。在科学课上,他们闪亮的眼神,探究的热情让你感受到孩子该有的样子。让你体会到学习的真正发生。这些科学课如果能上足,对孩子科学兴趣,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高分,那可能就会多一些背诵的内容,多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这些都很容易消磨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得不偿失。

所以不管是设计评价,还是教师日常的教学,始终都要牢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着急,能留足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让他们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课程的性质中,描述了三个方面: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为什么说它是基础性课程呢?因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能让小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能用这些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等。

至于说他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是由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决定的,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活动。所以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

为什么说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呢?在目录中我们知道,科学课包括4个领域的内容。要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这边的综合性还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晚的啃读就到这边。真的是每天读一点点。不知我有没有耐性这样仔细地把这本课程标准读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开始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