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想

最近和一个年轻朋友聊天,谈到了关于读书的问题。记得当时我说,相对于阅读推送的文章或者听别人分析,读书会更好,因为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一些知识。但他说,自己比较闲,没有耐心去读书。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那个年纪的时候,好像主要干的也是玩游戏,没有时间去看书。

而真正喜欢上看书,却是工作几年之后,对看书没有特别“功利”的目的之后。这个时候,想的可能是猎奇,看看没有经历多的世界;也可能为了探求某件事背后的故事,体味一下百味人生;更多的时候是想找到世界运行的机理,探求所谓的真理。

所以,阅读是一道生活的调味剂,本不是必须,但是用习惯了,渐渐有些离不开了。

听别人说在书中,你可以找到工作的方法、生活的答案。于是就有这方面的尝试,成功学的书看了不少,感觉和大部分人一样,效果不是很明显。

听别人说书好不好,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干货”。于是有段时间也喜欢上寻找和阅读各种书籍的“干货”,但越看越觉得味如嚼蜡、毫无乐趣。

还听别人说阅读要速读,才能了解掌握更多知识。于是什么十倍阅读法等等,都进行了尝试,好像也适用于我。

……

以上的种种,其实是别人成功之后再推荐给我的,但貌似都不太适合我。正如年轻的时候听见别人推荐阅读,自己觉得难以坚持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但毕竟,我们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读过的书,都会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在阅读到一定数量的书之后,每看到一个观点,似乎都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不能够准确表达;每遇到一种观点,都要开始思考它有没有特定的基础假设,尽管有时找不出来;每一次有种想法的时候,都有一种想要记下来分享的冲动,哪怕只是自己给自己看。

渐渐的,阅读让我看到了更基础的万物运行的原理,更广阔的缤纷多彩的世界,更底层的复杂多变的人性,虽未达到完全掌握,但已基本能够分辨。

我想,阅读,尤其是广泛的阅读,可能在当下来看没有用处的,但在将来能够发挥大的用处。就像自己大学选的专业一样,当时努力学习,但工作不是从事这一行业,也没有兴趣继续钻研,渐渐的都丢了。但随着阅读的增加,发现当时学到很肤浅,现在似乎更能体会基本原理。所以,也能随时偶尔给别人做下科普。

相反,一直追寻“有用之用”,很大可能是以当前视角去观察的世界的需求,但未来是多变的,未必可用。这个例子很多,比如填报大学志愿,那时热门的,四年之后未必热门;再比如,看到某个商业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盯着这种模式,在同样竞争环境中,取得的收益远远低于那个被模仿的那个成功者。

盯着有用之用去选择、去投入精力,本身就是将自己发展的困死在前人制造的天花板下。

阅读瞄准“无用之用”,可能用瞄准这个词都不太正确,就是没有特定目标的阅读,更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这种脱离了“功利化”的追求,能在内心深处获得动力,此种动力更长久,更不易被社会所干扰,更能静下心来钻研,形成独特优势。

庄子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