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三三)

人体就是一个圆,就与太极图是一模一样的,阳到了极限就会生阴,阴到了极限就会生阳,同理,热极生寒,寒极生热,这是内经的原话。

      假如暑天有一个肥胖的病人是白虎汤证,口渴想喝冰水,大剂的石膏下去,一开始就用300克,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水的话,每碗水也就是100克,吃了以后,热已经退了,一个礼拜以后,更热,结果在白虎汤里的白虎又加了100克,原来300克,现在400克,当时热退下去了,一个礼拜以后,比原来还热,这是怎么回事呢?

      辩证是对的,阳明热,这病人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摸脉洪大,手脚都是热,原来辩证是对的,用了大剂量的石膏居然热不退,反而更热,这个时候就要用“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思路,于是更改处方:生附子12克,干姜12克,炙甘草20克,由于病人太胖,加防已20克,茯苓20克排水,太胖的病人骨头都不是很好,骨头承受不了体形的重量压力,所以,要加补骨脂,生地,补肾开一点利尿剂泽泻。

      有人会问,补肾怎么会是开泽泻?这就是中医的不同,我们人体的肾脏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工作,如果你补肾,它还在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吃东西,这个是补不到的,所以,张仲景在六味地黄丸里用生地或者是熟地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泽泻,用怀山的时候会用到茯苓,用山茱萸的时候一定会用到牡丹皮,丹皮是清肝的,怀山是补脾的同时与茯苓把湿排出去,熟地大家都知道是补肾的,在补肾的时候要用泽泻把小便排掉,让肾脏得到暂时的喘气,这个时候熟地才能补得到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吃了很多补药,一点用的没有,其道理就在这里。

      正常的思路是,一有热证,我们就用寒凉的药,再热,再用寒凉的药,继续再热,再加重寒凉的药,所以,这个病人一直在热。这个时候就要换一个思路,你热,我让你更热,因为人体是一个圆形的,更热,我再让你更热,让你热到极限,这就是太极的意思,这个时候不冷都不行。暑天的病人吃了药以后,人站在太阳底下,身上穿着棉袄还冷得发抖,但是这样的病人虽然是冷,他会感到很舒服。这就是热极生寒。

      吃了药以后会不断的小便,这就是真正的里寒,也就是心脏与小肠之间,非常的寒,要化掉这个寒,非靠生附子不可,寒是冰,寒化了以后,要有喧泻的的地方,所以,不断地小便,然后,这个肥胖的病人就开始瘦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