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语文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1、阅读选择题
  • 2、阅读作答题
  • 3、文言文阅读
  • 4、古诗词鉴赏
  • 5、病句
  • 6、语言得体题
  • 7、文学常识题
  • 8、作文

1、阅读选择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也就说前面的概括一般是不出错的,主要是后半段的理解分析出题人会故意设置错误。

  • 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 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 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 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 强加因果关系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 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 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试读, 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关键词
  • 概念术语(解释学,接受美学,再创作)
  • 学者姓名(外国的特别是)
  • 判定性语句(对文本)
  • 价值性语句(显学,擦亮艺术的生命之光,特别艺术的比喻也要划)
  • 层次性语言(第一阶段)
  • 重要例证(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
选择题的套路
  • 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主语的偷换
  •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 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
  • 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 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 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 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 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 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 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 答题盲区
    • 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一切都要从文本得出。
    • 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 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 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 选项中有涉及到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要特别小心注意!要仔细回到原本中看看是否真的有用到这些手法。
  • 文章的情感要把握好,例如文章中是赞扬主人公,选项中涉及对主人公消极评价的不入选。
  • 文章的主题,一般选项会从一些片面的语段去推测整篇文章的主题,也是不对的,不选。

2、阅读作答题

a、写作技巧
  •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伏笔 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突转,欧亨利写法
  •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
    • ①刻画人物性格
    • ②深化主题
    • ③推动情节发展
    •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 ⑤映射当时
b、小说

小说精髓四个部分: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所以无论是在哪一道题中都可以联想对其他小说要素的作用。例: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除了环境本身的答题术语:描写了怎样的环境,烘托了怎样的氛围?还可以联想这样的环境描写可能塑造了人物坚韧的性格,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奠定基调,对文章主旨也有一定的表现。

结构作用
  • 开头:①点明主旨 ②铺垫下文烘托气氛 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悬念)(倒叙)先抑后扬。
  • 结尾:①回扣主旨 ②呼应上文 ③渲染气氛 ④引发读者思考(提问反问)
  • 过渡:①承上启下 ②调整节奏。
  • 线索:①贯穿全文 ②呼应标题 ③揭示主旨
内容作用
  • 浅层事理:写什么,怎么写(很容易忘写,一定要写这些简单逻辑的句子)
  • 深层情旨:
  • 品质层面:物的特征和人的性格
  • 情感层面:人物情感心理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 思想层面:客观规律和处世方法
表达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结构作用)
  • 分析人物形象作用

    • 推动情节发展
    • 衬托其他人物
    • 勾连所有人物
    • 揭示小说主题
    • 串联情节联络
    • 方便讲述故事(第一人称我)
  • 经典栗子:——“我”在小说的主要作用:

    • 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真实可信。
    • 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建议,情节进展得以变化。
    • 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由于我的存在更加鲜明。
  • 情节的作用

    •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 前后照应
    • 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形成对比
    • 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 线索作用
    • 推动情节发展
  • 情节安排

    •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线索,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欧·亨利的小说常考)
  • 线索作用

    • 以物为明线,以情感,心理变化为暗线
    • 以主要人物为明线,以次要人物为暗线
    • 串联人物和情节,强化戏剧效果,偶然必然交错
    • 线索自身的特点,便于表达特定内容,也能留下空白和想象空间
    • 多条线索交织,使情节更为紧凑,突出了人物形象更真实
  • 情节的作用

    • 线索性情节
    • 开端性情节
    • 过渡性情节
    • 结局性情节
  • 线索性情节作用

    • 结构上贯穿全篇,体现小说的整体性
    • 情节上前后呼应,制造出情节跌宕起伏的效果,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情节变化更丰富,更合理。
    • 表现某种递进性的变化,使某一人物或事物的特征逐层展开,使小说脉络更加清晰
    • 表现某种发展性的变化,使某一事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 表现某种差异性的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
    • 表现出某种反差性的变化,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 表现某种共同特征,突出了小说主题。
  • 开端性情节的作用

    • 以人物形象为开端,对人物的集中描写会塑造出该人物的典型形象
    • 以紧张场景,悬念或怪异现象为小说开端,可以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 为后文做铺垫
  • 过渡性情节作用

    • 以插叙为小说过渡,可以回忆过去,与现实形成反差
    • 以集中的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为小说过渡,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故事气氛,塑造人物形象。
    • 小说过渡的共同作用是交代上文其他情节发生的原因,为上文做补充,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的情节或人物。
  • 结局性情节作用

    • 颠覆性的突转式情节,会产生戏剧性效果,使情节更为曲折,可以制造出余韵悠长,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果在上文有相应的伏笔,则可以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 人物形象发生微妙变化,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一步渲染人物的情感与心理。
    • 如在结局出现了新的环境和场景,则可以使环境更具典型性,更加丰富,如果这个环境优美,则在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 在结尾处呼应了小说主题,则可深化主旨,使主题更加丰满。
环境
  • 概括环境描写的特色
    • 时空:自然环境立足于时间与空间,这两个基本信息
    • 顺序:环境描写中往往写到很多主体,倒序的顺序就构成该描写语段的特点。
    • 视觉:是讲环境描写中的主体是在何种视角下观察的,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景观,所谓视角,包括俯视,仰视,近看,远看。
    • 感官:从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描写环境,从而构成环境描写的特色,一般的环境描写都会有视觉这方面,因此从视觉来描述不算有特点,应多关注视觉之外的其他器官
    • 感受:环境的人,包括作者和文中人物带来何种感受。
  •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 作用三:物身份性格与属性,对人物的特征提供环境依据。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 作用四:渲染气氛,,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铺垫;
    • 作用六:深化或暗示主题
  •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主旨
  • 标题的作用
    •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
    • 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感情,深化主题
    •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 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和铺开情节,呼应情节
    • 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
    • 有时候问的是标题的其他方面,要注意审题,不要一味的回答作用,例如,问标题的寓意一般和象征手法有关,深层,浅层。
小说的语言鉴赏题
  • 语言的个性化
    • 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出发
    • 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
    • 语言风格
  • 叙事手法
    •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以什么事件开头,突出了被倒置部分的内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增强文章感染力。
    •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 小说的语言特色
    • 语言平实精炼
    • 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 用词准确而形象
    • 词语丰富而多样
    • 富有方言色彩,朴实
    • 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
    • 整散结合,长短句,语言富于变换
  • 叙述人称
    •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 第二人称:
      • 人: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真实,自然,亲切。
      • 物:将对象人格化,便于与对象对话,便于抒情。
    • 第三人称:
      • 人:突破我的见闻局限,自由展现事物过程和人物心理,拉近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物:对象人格化,从而加深对对象的感情,利于抒情。
小说典型例题
栗子1: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

设问角度:情节和关键语段的作用→要关注语段在文中的位置,考虑上下文的关系→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答案:
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说明她懂得“温暖拥抱”对孩子的重要性(对人物)
②交代了吴秋明穿碎花薄棉去儿童村的原因→(情
③引出下文,马对吴秋明的新认识 → 节
④为下文吴秋明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作铺垫→ 本身)

栗子2:文章多次写到某情节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设问角度→情节

答案:
①情节上:贯穿文章始终,前后呼应,体现了小说的整体性
②艺术效果上:突出了人物心里变化,形成了对比,反差。
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体现的人物形象,性格
③结构上: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栗子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设问角度:高潮情节

答: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推动情节)
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为饱满(塑造人物)
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表达主旨)
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艺术效果)

栗子4:这篇微型小说段落都十分短小,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手法?

答:
①(小说叙事内容)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小说情节)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内容的需要
③(叙事场景)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内容表达)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栗子5: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① 线索(事物线索和情感线索)
② 叙述方式(人称以“我”推动,倒叙,插叙)
③ 情节本身特点(一波三折,高潮迭进)

栗子6:主人公问题探究

探究角度:标题,情节,人物描写,写作技巧手法,主题,篇幅来判定谁是主人公
首先看哪个小说人物着墨较多,是否贯穿小说始终,是否串联其他人物和情节,形象是否足够鲜明其次看其言行是否凸显小说主题,最后还要说一下次要人物对他的作用。

香甜的栗子7:小说所述的故事有很多想象的成分,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①小说通过想象加工,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可读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致。
②小说凭借想象加工的艺术手法,使 形象更神秘高大,更具有审美特质和艺术感染力。
③运用 ,使小说曲折起伏有波澜,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了故事的内涵。
④含蓄表达人们 ,突出文章主题。

甜甜的栗子8:作为小说另外一个主要形象的约瑟,始终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答:
①从手法上说,鲜明对比,这样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小说更跌宕多姿,活泼灵动
②从人物刻画上:节省笔墨对小说另外的主人公着重描写;二是没有详细描写的必要
③从情节处理上,作者这样安排使小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栗子9:作者以“大厨自主创业成功”作为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小说结构更为完整,从艺术结构上,这是小说在充分铺垫之后,故事发展的合理结局
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④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栗子10:小说中的“我”在故事叙述方面的作用
  • ①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
    • 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感情,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 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 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 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 ②以人物线索作用
    • 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条理清晰,推动情节发展,增加波澜。
  • ③拟人化的叙述视角的作用
    • 将人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写出。给人以新奇,吸引读者,增加故事的传奇色彩和可读性。
栗子11:小说三次写马兰花落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并分析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①首先要每一次都要找出来,每次都要具体分析
  • ②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次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c、散文

散文在高考中并不常考,但是遇到的话一定要记住形神而神不散,关键是找出文章主旨,联想情感,大体有一个基本的方向。

d、科普类文章

语言特色:准确,科学,平实,幽默生动形象,自然,使用短句

e、传记
  • 真实性的表达
    • ①引用传主的作品,丰满形象,真实立体
    • ②具体的时间地点,真实准确,具有现场感
    • ③引用别人的话,第三者角度真实可信
  • 内容风格
  • 以真实性见长:引用了数据,资料或时间参与者的陈述
  • 以文学性见长:对重点事件作细致刻画,突出人物的某种品质情感
  • 以公正性见长:引用他人评价,正反辩证看待,对翻案式评价给出充足理由。
  • 以自我意识见长(自传):展现隐秘心理,突出自己最得意的成就。
  • 选材详略:时间期限,重点主题,人生巅峰
  • 语言风格:名家文章
  • 结构方式:按时间顺序写,有倒叙,穿插轶事,夹叙夹议。
传记的例题
栗子1:本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答:
1.交代什么原因,内容,为下文做铺垫
2.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凸显人格魅力
3.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
4.丰富主题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栗子2:文中多处引用他人及媒体对周有光的评价,有何作用?

三方面分析:评价具体的内容,对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表达上,内容上的作用。
①运用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②更能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对周有光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

栗子3:传记在介绍人物多次引用诗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传记引用的作用从四个角度分析:传主,文本,结构,读者)
①突出了传主诗人身份的特点
②对人物不同历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的形象概括
③多次引用诗句,使得传记表达方式上富于变幻,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栗子4: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①语言平实。文章语言平易自然,不加雕琢,并带有一定的口语色彩。
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章中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重表达方式。
③注重选材,详略得当。本文主要选取了聂卫平围棋启蒙的少年时代生活和首次夺冠的典型经历作为重点。
④以围棋为线索,思路清晰。本文以围棋为线索经历一以贯之,脉络清晰。

第二种答案:
内容上 ,个人经历记叙简单,偏重介绍人物的创作艺术价值和高尚追求。
表达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突出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
行文上,多借用别人评价和传主的原话来写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丰富了传主的形象。
语言上富有文采,排比,比喻的修辞,文学性强。

f、新闻
  • 语言特色
    • 运用短句,简洁有力
    • 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流贯通,形象生动
    • 真实严谨性,公开性原则的鲜明立场,
    • 体现新闻媒介教育大众的作用
  • 运用日记形式的写作有什么好处?
    • 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顺叙,文章条理清晰
    • 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压力的巨大
    • 回忆人物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 报道导语的作用
    • 用简明的语言叙述了新闻的主要核心内容
    • 涵盖了新闻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经过,原因,结果”五个要素
    • 吸引读者注意力

3、文言文阅读

a、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除
  • 表官职变化的:
    •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 表恢复的:复、还
    • 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 署(代理);
    •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致仕
    •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 人称代词
    • 第一人称(余吾予)
    • 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
    • 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 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 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 兼词:诸焉盍旃叵
  • 一些古今意思差别很大的词语:
    •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 课(督促劝说)
    •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 对(回答或对话)
    • 如(到、往)
    •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 工(工匠、精巧、擅长)
    • 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 容(宽容、或许、许可)
    • 贷(借出借入,宽容)
    • 狱(官司、案件、监牢)
    • 白(告诉)
    • 与(赞扬)
    • 多(赞扬)
    • 遽(急速、就、恐惧)
    •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 给(食用丰足)
    • 按(追究、考察、调查)
    •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 典(主持)令(美好)
    • 差(病好了)
    • 执(捉拿)
    • 延(延请)
    • 省(减免)
    • 谢(道歉、推辞、告诉)
    •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 赧(因羞愧而脸红)
    • 竟(结束、完)
    • 坐(因„„而犯罪、因为)
    • 甫(才)寻(不久)
    • 造(造访)
    • 过(拜访、责备)
    • 弑(子杀父、臣杀君)
    • 用(财用、因为)
b、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

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 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 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 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4、古诗词鉴赏

考纲陈述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

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

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

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先罗列各种手法,再具体分析)干货: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虚写的作用:开拓诗歌的想象空间,丰富读者的想象画面)
⒉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以小见大)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5.用典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乐景写哀,
3.反客为主,主客移位,运用想象,移情于彼。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以景作结,层层深入

  •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5、病句

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和”很可能出现逻辑上的错误
苹果,西瓜和水果;(并列中有包含的关系)
规划长远的预算和解决当下的问题;(逻辑语序不当,应该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和规划长远的预算)
清脆的声音和画面;(搭配不当,清脆的画面,错)

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有可能是语序不当。
谨记一个原则:定语修饰谁就紧跟谁

出现了数量短语。
“关于”“对于”有可能缺少主语
关联词和连词
当主语相同时,首个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后面
当主语不同时,首个关联词放在句首
两面对一面
歧义
疑问句和陈述句混淆
双重否定的滥用
常见的错误:公诸于 众多莘莘学子 过早夭折 你家的令堂 过分溺爱 可以堪称 卫冕桂冠 令寒舍蓬荜生辉 过分溢美 心里由衷

1.基本爆满【把基本去掉】
2.根据...数据显示【去掉显示】
3.职业态度越来越成为重要标准【缺少定语:用人单位的重要标准】
4.约为3000万元左右,不下2000元左右【去掉左右】
5.提高了力度【搭配不当,提高了水平,加大了力度】
6.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去掉“慕名而至”】
7.深受我们所喜爱,为中外游客所倾倒【去掉“所”】
8.挤满了许多村民来听课【句式杂糅】改成“挤满了许多来听课的村民
9.杨幂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应是”我们对杨幂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10.有人怀疑这是因为一次性针管造成的交叉感染的原因【语义重复】
11.养蜂企业成为垄断者【一个企业不能成为一个“者”】
12.付诸于行动【去掉“于”】
13.诸多数不清的困难【语义重复】
14.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行为【搭配不当,苦口婆心的行为,错】
15.美国大学成为很多国家留学的首选【不是“国家”去留学】
16.观众成为了欢乐的海洋【搭配不当】
17.这能够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一定程度”“杜绝”两者程度不同】
18.跑路的老板不仅给温州企业家的群体形象抹黑还欠下了一笔债【关联词;1,看位置是否恰当2.逻辑;这里应该是两者位置互换,逻辑错误】
19.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它能迅速捕捉形象【观察力】并长久的储存【记忆力】在脑海中。(所以要换位置)
20.狂风夹着细雨下了起来【狂风不能下起来】
21.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22.要求承担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句式杂糅】
23.短促而悠长的歌声【语义矛盾】
24.避免造成疾病【搭配不当,应是引发...疾病】
25.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有霜冻【有歧义,是只有华北的大部分还是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
26.凡是这样的情况,不少是他处理的【凡是...不少语义矛盾】
27.大量出土的文物【“大量的”是修饰文物,所以紧跟着“文物”】
28.正确的搭配: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 以...当主题;把...当做主题
29.提不出灵丹妙药,开不出好方法【搭配错误,两者互换】
30.距今2000多年前【去掉“前”】
31.两位评论员针对这类事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点歧义,我的语文大大是这样说的:不同的意见可以是1.不一样的意见2.可能是相反的意见】
32.高达2000万以上【去掉“以上”】
33.解决风险【不能这样搭配】
34.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搭配不当,应是降低几率】
35.艺人们在过去一贯遭受白眼,如今却受到了人们热切的青睐,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两面对一面】
36.一些学校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借口...为名,语义重复】
37.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的闲情逸致【正确的:有像以前的闲情逸致】
38.晕倒的老人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救护下,脱离了危险。【也算是句式杂糅吧:“经...救护”或者“在...救护下”】
39.这种物质的药用价值正被推重【价值不能推重,推重搭配的应该是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
40.我可以从这事件中反映一个问题【句式杂糅】我可以从...发现一个问题。这件事反映一个问题。
4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愤怒【有歧义:大家愤怒的究竟是护林员揭发还是林业局偷运木料?】
42.对于殴打工人的事件,劳务局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事件不能批评教育】
43.驱散大雾天气【去掉“天气”】
44.是为了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达到对产品进行量的优势的提升【加上“的目的”】
45.《太阳的后裔》拿下了收视冠军的佳绩【拿下了...佳绩,搭配不当】
46.这件事说明了明王朝的软弱无能和朝政混乱的程度【说明...程度,搭配不当】
47.日前,中国足协主席表示,中国足协自第一次开会以来,足球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两个主语!应该舍去一个:自中国足协第一次开会以来】
48.细看一面对两面: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是否努力(错)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是否努力(对)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努力的程度(对)——程度其实是一个两面词
49.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在把个体看做丢脸的事【两个群体有交叉的部分】
50.关于《品三国》,粗略一看,很不错【缺少主语】
51.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要求【维护要求,搭配不当】
52.历经种种苦难和幸福【历经幸福不对,应改成历经不幸】
53.“也不例外”是自己和他人比。“也无例外”适用于自己和平时比。
54.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他还是会瞒着班主任,家长,和班长去网吧。【有歧义:他瞒着班主任和家长,和班长去网吧或者他瞒着班主任家长班长,自己一个人呢去网吧】
55.加强探测的精度【搭配不当】
56.厂家却无力付梓印刷【付梓就是印刷】
57.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在读者心中【原因之一...是因为,错】
58.成为海内外游客青睐的手工品【正确的:所青睐的】
59.他不但虚怀若谷,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协商【正确的:而且与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人】
60.医院于去年推出“病人选护士”【的措施】,深受欢迎
61.举办【去掉】校运会是展现体育教育的窗口
62.团结,动员,发挥全体的独特作用【团结...作用搭配不当】
63.彻底根治【错,不解释】
64.“大家”这个词有歧义,可以是我们大家,也可以是文豪大家。
65.所有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成绩得到回报,搭配不当】
66.空气质量受到了污染【质量受到了污染,搭配不当】
67.没料到这本书给她带来了不虞之誉【没料到和不虞之誉,语义重复】
68.赢的不只是比赛的胜负【赢和胜负,一面对两面】
69.减少一倍【数词错误】
70.受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影响,美国大部分地区将遭遇停电,40万名民众在黑暗中过了节。【语义矛盾】
71.远处有一个土山,这【改成“那”】便是范增的墓
72.6门功课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错误,去掉都】
73.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人文遗产【人文遗产不能产生】

6、语言得体题

我把谦敬词语用一句话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
①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前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②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③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a、常用谦辞

“家”“舍”“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免”(如“免贵”,回答别人问自己姓氏)等等。

b、常用敬辞

“贵”(如“贵庚”,称别人的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一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
仰慕已久说 “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 “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初次见面说“幸会”,等候别人说“恭候”,请人帮忙说“烦请”。

7、文学常识题

a、职官类
  •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 太尉: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 御史大夫: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 拜除擢: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
  •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 谪黜: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b、祭祀类
  •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 少牢:诸侯祭祀只有羊和猪,没有牛,称为“少牢"。
  • 斋戒: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c、社交类
  •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的权力。
  •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d、节令类
  • 上元:正月十五日,为灯节。
  • 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或“冬至后一百五十日,谓之寒食",古有禁火三日的习俗。
  • 七夕:七月七日,晚间为牛郎织女相会之夜,有女子穿针乞巧的习俗。
e、科举类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场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8、作文

  • (1)作文的时间分配问题
  • (2)作文深度不够,语言没有很强的逻辑性
  • (3)作文没有运用到有用的素材,没有闪光点
  • (4)作文离题现象
  • (5)背作文有用吗?
  • (6)希望作文素材可以按照立意进行分类,方便查看以及运用。
a、作文的时间分配问题

一般建议前面的基础题用90分钟完成,有时候题有点难最好也不要超过100分钟,不会就跳。作文可是占60分啊,作文分数贵如油。
在作文时间里,还要留出8—10分钟来仔细审题和构思,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真正把构思写好了,后面的写作才会得心应手。我一般作文都要用40分钟来写,所以总的可能要50分钟。

b、作文深度不够,没有很强的逻辑性

要告诉学弟学妹们的是,作文写得出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写的有深度,一种是写的有广度。既然深度不够,那我们就从广度出发,如果没有广度,那就打深切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年前,司马迁早就用睿智独到的眼光描绘了天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利益乐此不疲的景象。时间流转到21世纪,我们在纷纷纭纭的大市场里却看到了:广东陈添记的明伯九年不涨价,堪称“业界良心”。河北油条哥根据成本合理涨价保质保量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描述现象问题】
但是,两者相较,只有油条哥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立足,用合理的“高”价支撑高质量的成本,带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原因是何?且听在下一一道来。【寻求原因】
人们常常在道义层面歌颂“明伯们”,赞其为“业界良心”,这种赞美其实是反常识和反市场的。九年来成本上涨了就应该涨价,成本比别人高,品质比别人高,价格就该比别人高,这才是合乎市场规律的运作。好良心,好品质应受到市场的回报。英国著名时尚编辑露西·西格尔指出:“人们所追求的廉价背后所隐藏着血汗和权益的压榨。”一针见血地道出,过分追求低价其实就是变相压榨生产者的正当利益。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能一边追求高品质一边却贪恋廉价,罔顾生产自身的利益。【物质层面的原因1】
除了低价背后压榨经济利益外,低价难承高质量也是消费者心知肚明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淘宝app大举其时,引领着网购热潮,消费者对网购实惠和便捷点赞时也为实惠背后的质量担保伤透脑筋,淘宝日益成为次品的聚集地,假货的泛滥源,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买单的消费者。屡禁不止的低价旅游团也是如此。消费者抱怨旅游团导游态度恶劣,强制消费,这其中旅行社和导游确实有问题,可游客有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呢?这种不可思议、不合常理的低价旅游团可能连往返机票费都不够,凭什么就给你担保五天四夜的豪华双人游?所以,过分追求低价,在攫取生产者利益的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自身的质量福利。【物质层面的原因2】
进一步观察低价带来的恶果,又何尝只停留在物质层面?
去年网上火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获普利策奖的《你吃的每一条鱼都可能沾着另一个人的血和泪》,另一篇是《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前者报道了泰国捕鱼业奴工的挣扎现状,后者则聚焦牛仔裤加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浪费。为了迎合人们低价的需要,生产环节无限地压低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不愿付出环保成本,不愿为工人的安全支付费用。这些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凝聚着许多不道德印迹,虽然“血汗工厂”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价格低廉),却违反人道和公益,损害了公共道德。身处终端的消费者不能只是自私地享受廉价,而有责任“用货币投票”抵制这种不道德行为。【道德层面的原因】
实际上,国人已经慢慢接受为高品质买单的理念。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我们不惜成为高额进口税的负税人,漂洋过海去代购,背后反映的却是国人逐渐摒弃前工业时代“廉价论”,为成本支付,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
从前,“物美价廉”是我们货比三家的准则,“讨价还价”被奉为勤俭持家之道,而现在“理性消费”才是最为推崇,最能带动市场生生不息,繁荣发展。明伯坚持用料健康有涨价的自信,油条哥合理涨价一样对得起消费者。企业的责任是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不偷工减料不压缩成本,消费者的责任是为高品质支付成本,这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市场循环。【措施+结尾】

c、作文没有运用到有用的素材,没有闪光点

1.按照作文题目的立意,把所有相关的素材都整理到这个题目的下边,遇到相似的作文立意的时候就可以套用。

2.按照素材分类,万能素材,百用不爽的,例如涉及到社会问题,答主几乎每次都会把梁漱溟先生的那一句“这个世界会好吗?”给用上,表示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还有如“北大学者钱埋群撰文的《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则素材,就是一个很万能的素材,可以运用在“功利性读书”“社会浮躁心态”“当代教育”“大学生做电商”等等。因为现在很多的社会现象,起因都是类似的。无论那种方法,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你在考场上马上能够系统的列举出你的论据,并且这些论据符合主题。

d、作文离题现象

1.看到相似的题目,老兴奋了,直接把曾经写过的作文套上,忽略了题目中一些新的要求。导致离题。
2.看到作文题目,没有从整体出发,片面的摘取作文题目的几个字眼就写了一篇文章,离题。

解决方法:
1.遇到相似的题目,不要先高兴,先把题目审好了,看看有没有新的审题要求,如果没有,再高兴也不迟,如果有,要根据新的题目改编你原来的作文,当然不用担心,原先很多素材都是可以用上的。
2.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强行跟以前写过的作文题目扯上关系,要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你手中的题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材: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