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书评

        曾国藩的一生,起点很低,抵达的高度很高,他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到创建了湘军,力挽狂澜将清王朝的生命延续了60年,培养人才比如:出使大臣5人、军机大臣2人、尚书2人……兴办现代工业,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和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并且拟定计划,送13-14岁的少年120人到美国留学,学习文化和技艺。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捍卫了强大的理学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知行合一。

    曾国藩不但学习差,一个秀才就考了七次,而且身体也很差,一生中都伴随着很多严重的疾病。不仅如此,他出身非常普通、祖上几百年都是平头百姓,在官场上毫无根基,并且他为人笨拙,土里土气,不想别人那样八面玲珑,但是他却能“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他为什么能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呢?曾国藩身上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习性。

1、早起

      他给自己列下的十二条规矩和课程中第一条就是早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绝不赖床。每天要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每天要练字,每个月做几篇文章,写几首诗……这十二条日课,曾国藩的生活变的十分有规律,对考试的准备比很多人要充分。通过考试来升官,是湖南人在京城升官的最高记录。

      晚年他的学生——李鸿章亲口对曾国藩的孙女婿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老师实在是厉害,他每天一早起来,六点钟就吃早饭,我贪睡总赶不上,他偏要等我一同上桌,我没法只得勉强早起,胡乱洗漱,日子久了就习惯了,也不觉得辛苦了。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李鸿章从一个爱睡懒觉的年轻人逐渐变得早起生活有规律。

2、勤于反思

          年轻时代的他在很多方面还是很平庸的,一口难懂的湘西土话,长的土,穿的也土,不仅是智商平庸,在性格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常人一样的缺点和毛病,比如说: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脾气暴躁、虚伪。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反省自己,抓住自己生活中的细节,甚至反思自己大脑中转过的每个念头,通过这种方式改掉自己的毛病和行为习惯,写完之后还送给朋友传阅,称为“师友夹持”,很多根深蒂固的缺点、毛病,通过一时半会儿“猛火煮”不会彻底改掉,只有用一生的时间去“慢火炖”,才有可能慢慢化解。

          曾国藩一生都在与病魔做斗争,31岁的时候,经常感到耳鸣疲劳,而且容易疲倦。33岁的时候又患上了眼病,不能看书,眼睛出现模糊的现象,如果连续说上十几句话就会觉得气短。35岁的时候还患上了皮肤病,身上大面积的长癣,遍布全身,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军事不利的时候,他就心烦不止,直到挠破双腿血肉淋漓。晚年的时候右眼已经失明,左眼的视力不太好,在最后的时光中,竟然有时腹泻拉在裤子上。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两天,他依然没有停止反省。

3、崇尚“笨拙”

        曾国藩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道硬专研过去,做事不留死角,他一直坚信:“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很多读书人都想少费力气,走捷径,但是他在学习上,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本书。

        带兵打仗战术上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湘军行军打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上重视营寨,在扎营上花时间和精力特别多,湘军行军每天要花4个小时行军走30里路,再花4个小时,修壕沟,不管经历多么劳累,必先挖出两道高墙,壕沟的宽度深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晚上再把军队。分成两班分层,三班两班睡觉,一般轮流站岗。

      湘军攻城通常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以一月、两月计算,往往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一座城活活地困住等里边的人被活活的饿死,困死。这场平定太平天国的起义整整花了12年的时间。

        李鸿章刚到营帐特别不适应,看到没有啥特别的方法,就是挖沟,湘军这种挖沟式的方法确实能保住自己生存概率,最大问题是时间成本很高,攻下一座城池往往需要花到两年到三年的时间,等战争结束了,城墙外的地形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了。

        在创立湘军的时候,咸丰皇帝的目标是先攻下南京再减去枝叶,而曾国藩就把平定太平军的重点放在四个城市:武昌、九江、安庆、南京,他总体的计划就是稳扎稳打,一个个的拔钉子,甚至为了战略的完整施行,不惜和咸丰皇帝闹翻,最终在曾国藩的指挥下,平定了这场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传》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