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头脑风暴遵循“臭皮匠”协议:

1.    不许评价。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任何人的观点进行评论或提出反对意见,而要等到结束时才能对观点进行评判。因为如果我们总是评价别人的观点或想法,会影响头脑风暴的氛围,阻碍新观点的迸发,还会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

2.    异想天开。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我们要说出自己能想到的任何一个观点,观点越“疯狂”,越应该得到鼓励。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没有对与错,大胆假设与联想更容易突破惯性思维,激发创新思考。

3.    越多越好。初期头脑风暴重数量而非质量,即大家讨论的核心目的就是,一网打尽所有可能的观点和不可能的观点,寻求观点数量最大化。如果头脑风暴结束时有大量的观点,那么发现一个非常好的观点的概率便会大大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树法则”。

4.    见解无专利。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我们要鼓励每个人参与,但是呈现出来的每个观点是属于团体的,因此只有所有参与者能够自由地和自信地做出贡献,才能将头脑风暴进行到底。

头脑风暴的参加人数一般为5~10人,最好由不同专业或不同岗位的人员组成;时间宜控制在1小时左右;设主持人1名,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做评论;设记录员1人,记录员要认真地将参与者的每一个设想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头脑风暴的主题一般会被提前通报给每名参与者,以便他们提前做好一定准备。一场完整的头脑风暴一般由六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头脑风暴策划者应实现对中心主题进行研究;选定参加头脑风暴的人员;提前通知与会人员会议的时间、地点、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热身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使大家得以放松,从而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第三阶段:明确问题。主持人在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时须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想,干扰创新。

第四阶段:初级风暴。记录员同步整理所有与会人员的观点或想法,也可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整理。

第五阶段:深度风暴。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与会人员要对主持人或记录员整理好的观点进行进一步延伸和扩张。

第六阶段:评估阶段。在该阶段,我们可根据实际要解决的问题,用思维导图进行多层次发散思考,评估具体观点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找出最佳解决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