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 罗生门

白衬衣袖口容易发黄,一般的洗衣精很难洗掉,不少人为此感到头疼,其实,不妨在洗的时候,吃点头痛药,就没那么头疼了。

早上被这么一个冷笑话舒缓了昨天一下午酒后的头疼感。

------

昨天的日记实则是顶着晕眩感硬写的,文末也是草草了事。昨天在日记的最后写到了办公室的小F。虽然觉得他做事慢而不成熟,却因为他的担当感一直不舍得换掉他。

其实很多人只要那么一两个闪光点,就能被长久地记住。我之所以冒着跟很多人意见不一会被暗地指责的风险还是决定去留下他,是有一回我带他去和公司里的驾驶员开会发生了一件小事:我当时只是叫他去做一些笔录工作,他却在会议中突然拍着桌子和那帮难缠的驾驶员理论了起来。我觉得这番“螳臂当车”的行为,我反倒是挺欣赏的。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们好像学会了一些工作技巧,掌握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却找不回那时候的工作激情。

---------------

昨天我安排小F去跟着老电工把公司里的所有电箱去拍照,然后根据位置,用途列表,把每个开关贴标签。我之前考虑过让电工干这事儿,可他们空有一身经验,却不太能把经验标准化,可视化,资料化。这也是我们整个企业或者说大多数类似的私营企业的痛点。

今天小F一早上就跟我提到了在整个跟着老电工巡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他认为可以整改的内容,甚至滔滔不绝。

我很庆幸他能从一个每天干光是我安排的工作,到自己发现工作的状态去转变。

其实上周的时候他有被我责骂了一次,是因为我布置的每天写200个字工作总结的事情完不成,他说那几天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在整理去年的一些旧资料和编制目录,实在凑不满200个字。我说那是因为你还停留在执行者的层面,细心工作的话,一定会有所思考,一定能发现什么地方可以改善。

我也相信今天滔滔不绝的他200字应该不成问题了。

------------------

今天的业余学习,是《罗生门》,我曾几次点开黑泽明将小说改编的电源《罗生门》,但几次都是因为无法忍受早些年电影那种缓慢的节奏而又放弃了观看。今天的几点收获:

1.黑泽明的《罗生门》拍的不是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而是芥川龙之介的《密林中》

2.但在电影《罗生门》的最后乞丐将婴儿的衣服夺去,是致敬了小说罗生门中走投无路的仆人,将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的衣服扒掉夺去的桥段。

3.为什么将《密林中》改编的电影名字起作《罗生门》,有很大可能性是因为两个作品都有一个主题,人性的自私和利己主义。不论是《罗生门》小说中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还是扒老太婆衣服的仆人,还是《密林中》小说中对同一个命案而提供了各不相同但有利于自己的证词的角色。

4.电影《罗生门》的结尾是偷了宝剑的樵夫决定收养婴儿,黑泽明应该还是想表达最终相信人性还存在一丝温暖。不知如果电影能在芥川龙之介35岁前被拍出来,他是否还会认为“金属易断,人心亦然”,服下那几颗致命的安眠药。

5.开心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8 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