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话》开卷有益

究竟什么才可以称为真正的对话?

(人无时不刻不活在关系中,有关系就有链接,就必然要对话。真正的对话是什么?想一想,多少次,我们都在自说自话。都在渴望对方接住我们的情绪,而不是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把关注点放在事情本身。而不是目的,而不是结果。想让过程精彩的生命是伟大的!知识本身就具有强大的魅力。智慧就是在生命与生命实实在在的碰撞中才产生的。)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与人之问也渴望沟通,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项基本诉求。(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孤岛。)人需要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同时也很想知道别人心中都在想些什么;人希望听别人说话,也希望被别人所聆听。脱离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人就免不了孤独与寂寞的袭扰,甚至会觉得丧失活着的意义。(没有精神、心灵的对接,一切闲谈都是废话,寒暄的必要性就是我们生命的脆弱性,足够强大的生灵是不用说没用又虚伪的废话的。没用但真诚温暖的话语不在此列。抱团取暖,只有你有光,能给予,才有资格享用。门当户对,无论情感层面还是知识层面或其他,平等谦卑的生命才能对话,才能进行有趣的对话。交流和沟通内容远远比技巧和形式重要。)但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基木不外乎言语和非言语的途径,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乃至肢体语言来进行。虽然存在“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现象,但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人们必须通过互相交谈才能知道彼此的所思所想。交谈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和沟通途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别人误解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通过语言、通过表情、通过肢体传递出去了什么信息?“察其言,观其行”,交谈不止是语言。自省之外是忠恕,我们又真正的懂得谁?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接受一切误解,尽可能的去体谅别人。生命的暖色是从自己这里升腾出来的。)

对这些不同的交谈形式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至少可以被归结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以“聊”为目的。聊乃是闲谈,东拉西扯,海阔天空,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不追求任何的结果,大家只是为说话而说话,或为发泄而说话。聊字的本义是耳鸣。聊的结果,不过徒增耳旁的嗡嗡之声而已。(嗡嗡之声难以忍受,但忍之之人不在少数,为何?是炫耀?是满足虚荣?还是关系不对等造成的可以讨好?这里的关系即包括社会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

一种是以“辩”为特征。辩的目的是要证明我对你错,要让我的观点在讨论中取胜或至少占上风,最终实现我赢你输的结果。虽然常言说真理越辩越明,但通常我们的辩,都在于证明我的真理是对的,而你的真理是错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信真理是在自己手中呢?(世界上一切争执乃至政治的根源。我们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我们看到什么又会相信什么。井底之蛙。井禁锢了它,也给予它安全感。谁有知道我们坚持的是“我执”还是“理想”?方向错了,只会越走越远。走走停停,看看想想的意义或许更大。)

一种是以“商”为特点。商的目的是不管我对你错或是你对我错,让我们互相做点妥协,各自做点让步,彼此搞点折中,你接受我的部分观点,我接受你的部分意见,最终达成一个一致的结果,让双方都满意。至于究竟谁对的成分多,谁错的成分多,究竟我们互相妥协的是不是真理,就不去管它了。(中国社会人情味不就在扔下事实说让步吗?我都让步了,你还好意思得寸进尺?咄咄逼人?一切违心的让步背后都有所图,这更可怕。还有一种让步是“懒得理你”,“夏虫不可以语冰”,和你对话根本不可能有结果,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所以照顾好你的情绪就好了,给你一切你想要的,还我一片安宁。“你说的都对”,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严重的蔑视与挑衅,所以男女吵架,一旦一方说出此话,另一方保准暴跳如雷,大概就源于此。)

但是除了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同性质的谈话,我们可但是除了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同性质的谈话,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称之为“谈”。

谈的本质在于它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绝不对真理做任何的折中和妥协。它不在乎谁输谁赢,它也不关心谈话是否一定要达到一个结果;它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谈话者之间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观点和观念,能够形成充分的友谊感和信任。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如果要为谈找出一个目的或动机的话,那么谈的意图就是为了实现最自由、最彻底、最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在谈话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真知与灼见。如果也要为谈确定一个结果的话,它期待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从中受益,实现双赢、共赢、一赢俱赢。(我喜欢和很多的人对话,毫无目的,突兀冒失,但确实只是想听听对方说的话,除对话之外再无目的。有时候见识有限,接不住对方的话,静静聆听,细细回味。当时不懂的,在后来的某个瞬间,某个时刻忽然就照应,明白了,真理的魅力大概就源于此。人不就是有思想的芦苇,因思想而伟大。真理无价,自由无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对话就是这种类型的谈,即看似容易,做起来却最难的那种交谈。人们渴望交流,却总是流于肤浅。人们可以云天雾地地瞎侃,却不愿花时人们渴望交流,却总是流于肤浅。人们可以云天雾地地瞎侃,却不愿花时间来倾听自己以及他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即使隐约觉得自己的看法错了,却仍然固执己见,甚至不惜为此而争个面红耳赤;更有甚者,以至于割席断交,不相往来。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在群体当中,有的人总忍不住表现自己,夸夸其谈的,绝大部分都只是废话。(反观自己,有无?)听的人虽然明知这是些废话,但却宁愿在内心中窃笑,也不去指出来。有的人虽然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却总是羞于说出口。(有无?)还有的人总喜欢去劝告或说服别人,甚至会到苦口婆心的地步;(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最想过的生活。尊重是一切对话的前提。让每一个人,让孩子们“小草长成小草,小花开出小花,大树长成大树”,少一点控制,多一点幸福。无论对待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的爱人都是如此。每一个成为他自己的时候才是最闪耀的。森林系统才是最好的生态模式。大自然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智慧之源。)同时也有另外的一部分人,总是拿不出自己的主见,说不出自己的声音。他们都忽视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是对的话,根本就用不着被人说服:如果一个人总想说服你,那么他的目的必有可疑之处。(所以,警惕一切以为你好的名义控制你的、打压你、让你臣服的势力。当你足够坚定,一切都动摇不了你的步伐。当你动摇,只是不够坚定而已,怨不得被人。门外只有我们自己,心外无物,心外求法,皆是歪道。)

推心置腹地交谈时,当你暂时搁置起自已的看法从而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时,当你不急着为自己争辩从而使自己深入思考时,当你勇敢地表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并期冀以此与他人分享时,凡此种种的时刻,你都多多少少地触及到了对话的实质与精髓,触及到了一种与普通交流方式有质的不同的沟通手段,亦即对话。

《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阅读古文中常常出现的“对曰”,都反映了对话的特征。

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从简单的意义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从深层的意义讲,它挑战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教学相长,孩子不是走在我们背后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引领的人。我们相伴而行,忽而其前,忽而其后,时而并行。孩子的宇宙中有我们解锁不尽的奥秘。他们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说。不尊重孩子的人,势必不被孩子尊重。成人也是如此,敬畏一切生命。花中有世界,叶里有乾坤。)

学会对话,运用对话,于对话中重塑人生的意义、目的与精神,进而改造自我、人性和社会。(自己变了,一切才会变。)路遥迢,“尔其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对话》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