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此京华》有感

初看书名,以为是张恨水的小说,翻开后发现并不是,虽然年代相同,但行文风格及记录内容差别颇多,但已然翻开了,在看杂书的观念指导下,还是坚持啃完了。

本书年代背景是大清刚刚结束帝制、民国刚刚成立,混乱的时代背景必然充斥着各路人马的轮番登场,尤其是京华首都,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必然更加闹哄哄的一场大戏。

因为作者已不可考,所以本书的行文风格就从文字阅读中得来。第一,明清的章回体小说一直是主流,本书也是章回体小说。第二,章节命名讲究,每个章节名都强调对仗工整且点名内容,不容易啊,写对子还是要费点脑细胞的。第三,全文并非典雅文言文,为了扩大阅读人群而使用的白话型文言文,所以现代人读起来并不会特别艰难。

书中整体情节并没有太过起伏,其实就是记录男女情感纠缠之事,在那样的年岁中,男女之间的真情基本不可能,毕竟没有经济独立的感情纠葛,除非是时间短暂,否则绝对千疮百孔,爱情在那个年代是奢侈品。

书中描写了旧时生活在京华的男男女女,男性有旧派贵族、乡绅、新崛起的军阀、富贾以及为以上人群提供蝇营狗苟之道的各路人马,女性有女娼、女伶、戏子、姨太太、太太以及围绕以上人群提供咬耳朵出主意的妈妈、鸨母及侍从。从男女角色的设置就能看出来,那个年代对女性的压迫,占据有效社会地位能操纵他人命运的,基本是男性。

书中女性角色的身份注定了本书在某些方面上尺度较大,但整体忠实的记录这些被压迫的女性,仍然在自我内心保留一份倔强,为内在情感而勇敢去追寻突破。女性既是柔弱的,遭到整个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书中很多女性都是被迫不得不讨生活;同时女性也是坚强的,即便面对不公偶尔麻木,但逼入绝境后破釜沉舟也不是不可能。

书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有缺陷的,即便是尚未被沾染男权主义的代表新生的男性角色,也有不能为现代女性接受的缺陷。因此,要努力从这些人物的身上寻找闪光点,才能看到历史之所以会进步的原因和信心。比如书中女娼突然失踪让人遍寻不见,其实只是跟着包养少爷去了一趟天津卫。这趟旅行并非为了少爷的物质支持,只是因为女娼认为和少爷出门会很开心。在没有孔方兄的沾染下,这种单纯的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是如此难能可贵,或许现代人有时也难免被孔方兄所控制,而忘记自己内心的追寻。

同时书中的男性角色,都是逐渐的消磨了年轻气盛,逐渐沉沦在社会生活之中,这和时代息息相关,但其中的麻木、放任自我、放弃追求看似无奈,其实并非必须的选择。不论在哪样的岁月中,还是应该保留一份纯净的追求和冲动,坚定而本能的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同时书中的女性角色,看似也有极为泼辣爽利之人,在某些场合能独立的完成指挥工作。但女性缺乏独立的经济权,内里依然对男性有依附,所以只能是带刺的藤蔓而已,即便看似有斗争性,也不是真正独立的斗争性。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自勉,劝君忙里且偷闲,参透贪嗔痴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如此京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