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常·思考||每逢开学为何“收心”难

这几天,在新网师所选科目的任课教师助教温馨提示:每日批注《缔造完美教室》、《第56号教室的奇迹》批注打卡活动按开学完成,社会化学习团队的导师张老师温馨提示:《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56个策略》批注按开学完成。这样,反倒带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时限都是开学?充分说明全国上下每逢开学都是高峰时刻,开学前夕得协助学生收心,收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理解开学不适,接纳开启“上学模式”的过渡时间

要认识到,问题不只出在孩子身上,家长甚至老师也有深刻的“开工并发症”。甚至比孩子更严重。这种普遍状况有待一定量的时间来化解。当成年人还挣扎在对疯抢的红包、温暖的被窝、曼妙的旅程等各色美好的回忆当中,我们可以容忍我们自己以蜗牛的速度逐步适应,却无法容忍孩子第一天无状态,一味期待孩子能第一时间像打了鸡血一样立马精神起来,这不现实,也不公平。

认识到成年人也存在收心与过渡的必然时段。接纳孩子的不适,允许学生在“放假模式”和“上学模式”有个合理切换的时间。这是成年人紧要的思想转变。

二、以身示范,有效示范,你的行为就是家庭氛围

宽容,并不代表着放纵。来自成年人的“开工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适应速度,急需成年人改变在先,以身示范,有效示范。

以赶天赶地的早高峰时段为例,家长从被窝里几经思想斗争,挣扎着起床,早已把时间的限度逼近了极限,随后再期待孩子闻风而动,那真的是难于登天。预计到这样的困难,提早行动,把选衣服的犹豫时间放到头天夜晚,给早晨的闹钟增加一个预备铃,给自己和孩子十分钟的醒醒神的时间,算是大清八早对即将奔命的家人合理的宽谅吧!

消极的言语和留恋假期的心思,很容易在孩子面前暴露无遗。打起精神,以身示范,哪怕是先“演”一个打了鸡血的模范家长形象,一改家庭中慢节奏的慵懒氛围,也无需做匆匆忙忙的“催命婆”,把“催睡”和“叫早”的闹钟提早二十分钟,让抱怨和呵欠交织的清晨多一份从容不迫。

三、吊足孩子胃口,寻找兴奋点,点燃孩子的上学期待

试想,你在哪种状况下最期待见到单位同伴?一个新做的发型,一套崭新的裙装,还是一个急待分享的旅行经过?总该有些什么兴奋点,让孩子兴致勃勃数分数秒地期待见到同伴吧。

而这个吊足孩子胃口的计策,常常都是因人而异的。与自家孩子的脉搏一起律动,土方法,往往能正中孩子下怀。

提议孩子,提早几天给自己熟悉的小伙伴发发微信,互相聊聊天;给每位老师微信短信问个“新学期好”,削减一些孩子因漫长的假期和学友的陌生感。

带着孩子选些心仪的文具和向往阅读的书目;给孩子的新书包中,增加一张写上甜蜜新学期赠言的小纸条;甚至,是假期旅行给校园闺蜜准备的小小礼物,都有可能点燃孩子期待回归校园的心。

你的孩子爱好什么,我想你能懂。

四、趣字入手,重在分享,欢乐开局又何妨

平稳收心,吸引孩子重回校园,显然不只是家庭的责任。

学校传统的收心方式,通常从常规的训练开始,Oh,这是多么集中营的赶脚,想起童年的这些回忆,忍不住再次从梦中惊醒!

班主任们不妨从趣字入手,改变开学第一课的“严”字当头的传统,开学第一天不去声嘶力竭地管纪律,不去气急败坏地收作业,可以带着学生分享假期收获,可以选择有趣的项目吸引孩子们一起投入到某个项目的研究之中。

收心这个难题,不过是个简单的过渡时段的小问题。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成年人群体,有意识地行动起来,边琢磨边调整,这么个小事情不应该成为年年热议的难题。你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日常·思考||每逢开学为何“收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