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读书笔记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了人类四代时间管理的演化:

一.第一代理论着重于利用便条与备忘录。

二.第二代理论强调日程表,已注意规划未来。

三.第三代理论就是各种“学霸”“成功人士”分享的时间作息表。(适用人群小众,无视人性,把人当“机器”)

1.要从时间管理方式中受益,你至少要满足3个基本条件:

①有着很强的意志力和自律性(例如情绪不佳也能逼自己完成计划)

②有着非常出色的专注力和工作学习效率,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能完成既定计划。

③有着很强的自我主导性和抗干扰能力,也就是能不受他人干扰严格执行日程表。

2.执行此种时间管理方式,如果不能满足以上3个基本条件,反而会引发弊端:

①制定过于详细的时间作息表,会对大脑产生欺骗,让大脑产生满足感,以为计划=执行,反而极大地削弱了你执行计划的动力。

②每个时间段都安排得死死的,对意志力的消耗会很大,你可能会陷入到深度焦虑和自责当中;

③你很难完全掌握自己一天内的全部时间段,一旦有他人干扰,整个时间作息表就乱了,你反而不愿意执行剩下的计划了。

四.第四代理论就是适用于我们这等“平庸之辈”的另类“时间管理”,也就是“个人管理”。

1.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从根本上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

2.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你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配合上。

3.时间管理的本质在于提高人的做事效率。核心在于人以及人做事的方法。

核心原则①不管什么时候,人总是比事情更加重要。

核心原则②如果利用好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结果。

王老师自身案例解析:

4.从“人”的维度提高时间管理效率(个人管理与精力管理)

四个因素:

①驱动力(最核心)

②个人生物钟(观察记录自己不同时间段的精力状态,需要思考或挑战最大的工作放在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完成)

③身体锻炼(保证精力充沛)

④个人饮食(多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可以长时间供应葡萄糖,顺带减肥)

从“人”的角度,更看重提升20%关键时间内的有效产出。

5.从“事”的维度提高时间管理效率

常用4个小技巧:

①在更大范围内分配自己的时间;

第一,以周而不是以天为单位编制计划。

第二,每天的日程安排至少保留40%的空白时间。

这样做的两个好处:可以确保要事被分配了足够充分的时间;

可以大大减缓焦虑,提高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意愿。

②控制别人的干扰事件;

尽量挤出两类不受干扰的时间段:个人生物钟的最佳时间;

用于深度思考的大段工作时间,比如课程设计、文章写作等。

③错峰操作;(减少无效等待的时间)

④碎片时间干杂事。(处理杂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管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