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记

离别家乡岁月多。回乡,多是只有冬天。

这两天参与采购年货,故亲走动和吃饭,看到老家的形形色色,无所期待,也无新的变化,散乱地记下一些见闻。

外面的世界如何冷热交替,而这种山区小城一点没有受影响,它一如既往地灰暗,凋敝。

小农经济已经被抛弃,山里的农作经济很难过渡到农业规模化作业,工业没有一点基础,年青人绝大部分外出寻找出路。回乡过节,是一次消费的高峰。

回乡的年青人可能大都在家里,街面上布满中老年人交易那点小农作物,或采购年货食物。

先说物价和食物,上涨比例很高,有些如鲜鱼、鸡鸭都涨过50%。城区最大的农贸商品市场,号称本县商品大世界,固定摊位外,通道中间布满了提点小菜小葱的大爷大妈。

这些农作物,从乡村的菜园提挑过来,最多能换取二三十块。这点收入在物价面前,似乎不能起多少消费作用。农民靠土地越来越熬不过生活,若没有劳力外地打工,已经无法撑起一个家庭。

他们表示,种了点菜卖点钱,卖了半个月卖到一百多,一场感冒却花了二、三百块,这还是没办法的地步才能看病。中老年人普遍说小病不治,实在不行,就得去“送钱给医院”。这种消费和收入的窘迫,医疗的恐惧感,让人很压抑。

猪肉和鸡依然是采买的大头。春节传统菜谱上,扣肉,红烧肉,蛋包肉,豆泡包肉...在家乡猪肉在春节的菜谱中占了尽一半的地位。

回乡前,我在一个准一线的城市看到,猪肉在1,2线城市已经不太欢迎,概因猪WEN的影响,大家不愿意去买zhu肉。小城依然对这种消息不太敏感,肉是见证年是否丰盛的必需品,销售量巨大。

从本城最大的超市的观察来看,较普通知名的酒水类的商品比大人口城市要贵1/3。货架上,低端的酒水占比较多,很多品牌没有看到过,而这些酒水大都会包装得喜庆,以应节日。

从理货员那了解到,酒水饮料是陈架在同一区,白酒销量增加较大,增幅最大的是各种糖水类果汁。小城的观念,冬天就不应该喝啤酒,所以我这种跑来找啤酒的,理货员觉得太奇怪,理货员用很教育的口气推荐几个鲜红包装的白酒,动力十足。

牛奶类的箱装商品,蒙牛和伊利的产品展示的位置明显不如其也杂牌类产品,包装设计也不如这些产品的应景。大品牌产品为的是全年的销售,而显眼位置的产品更为了年而销售,大都走向红艳的包装设计满足了春节走新用的“好看”。

其他的商品类也有这种情况,好像看到了一个拼夕夕的线下版。拼凑出来的品牌和商品,应景春节的气氛,支付高价的展位成本,他们好像只要在一个节日撑起的销量就可以了,品质可见了。

城区的街道,交通混乱。只有在一些主要路口,红绿灯才有点作用。大量的摩托车,电动车,农用车随意在街道上穿行摇摆,喇叭声一阵又一阵。行人过马路主要看能不能抢过汽车,这也是大部分到过的小县城的交通现状。

风很大,山区冬天一有温度升高时,就容易形成山风。空气干燥,灰尘很多。主要的街面都有经过,没有一块街道是干净的,街道的两边铺面,餐馆和商铺做饭的污水总是能黑一整块。

作为一个南方山区,居然绝大部分道路两边毫无绿化。这个18线县城,情况如此,一是治理的懒政没有魄力去发展,得过且过,二是经济税费很小,无法有足够的资金提升城市的形象。

再看农村。农村的人口显示越发见少。也许因有些家庭可能已经生活到了城镇,已近春节,村落依然只有一群些中老年人拖着一些孩童。打发时间的方式主要还是牌桌,回乡的年轻人或许还多了手机可以打发时间。

农村的新房子建设持续在进行,多了很多新小楼。因为生活卫生习惯的问题,新楼并没有改变村落的面貌,屋外就是田土,厅堂难有整洁。无人打理的荒田空地杂芜丛生,依然会让你找不到田园风光感觉。

在工作职业上,全中国大多群众一样,会有层次高低看。看好公务员,只是在公务单位的就是当官的,也是第一位需要敬佩的,其次是医疗系统、教育系统。

其他行业人,必须用显摆的方式摆出财富也能获得破格的地位。而且,你的工作和收入差别,决定了在餐桌上的位子,这是一个明亮且不用言明的规则。

经济的影响面上,主要是房地产工程影响。本县人口,通过做小工程,搞建筑,做装修的从业人很多,房地产不再繁荣,这些人受影响很大,结算不到钱,普遍表示很难结到钱,有事做也难做。

他们虽然很少关注产业的变化、经济周期影响。但是一叶知秋,都表示事越难做钱越难赚。这变成一种共识的领悟,大时代的趋势变幻面前,谁也无法安生。

从这些角度来看,这种18线的地方,人口被大城市吸走,自身经济发展空间有限,消费并没有升级。18线的希望,很遥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乡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