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读书记:《围城》、《四世同堂》

2021.11.12校长读书记

说来也巧,今天我重点深入两本书——钱钟书的《围城》和老舍的《四世同堂》,竟都是从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这个时间段开始着手的,这让我有机会透过两本风格完全不同的文学作品,来更加全面的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

《围城》是我小时候曾经读过的作品,那时候我表哥从北京来,我偷偷的蒙着被子用手电筒看他的《围城》,那是一本讽刺幽默味道极强的长篇小说,让我看的欲罢不能,整个学生时代这本书是我最推崇的作品。

语言天才钱钟书赋予了这本书极其特殊的文学底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有评论家甚至说围城是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德国留学,远渡重洋却学的是中国文学,四处听课,却毫无建树,并且最终没拿到学历,为了不至于太丢面子,通过一个在美国的爱尔兰人买了一份假文凭,这太讽刺了。直到今天,社会上还有各种卖假证件,假文凭的,简直如出一辙。

方鸿渐顶着博士头衔归国,发生了一系列感情纠葛,经历了人情冷暖,见证了世态炎凉,被人喜欢,也曾喜欢别人,但是最终归于一段不甚满意的婚姻,陷入了婚姻的《围城》陷阱里。此外,《围城》写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乡绅官员,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他们很多软弱无能,并不真的关心国事,仍然醉生梦死。追求自己的私利,情欲,好好活着,才是他们想要的。

故事的发生背景正是起于1937年,文中叙述曾说,那一年格外的热,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但是在钱钟书笔下的这些少爷,公子哥,小姐,名媛们,并没有什么爱国情怀的体现,仿佛隔岸观火。

在《围城》中,仅有少量的普通群众的描写,但他们愚昧无知又无辜,终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牺牲品,正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群人。尸位素餐的官员,无所作为的乡绅,胸无大志的知识分子,浑浑噩噩的活着而已。

而《四世同堂》虽然写的是老北京城里一些中下层,底层社会的人们,他们却更加真切的,深刻的感触着悲惨时代带来的遭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后,在不甚宽阔的葫芦一般的小羊圈胡同里,以饱经沧桑世事变化的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一家人为切入点,描写了居住在胡同里的乐于助人的穷苦街坊,不学无术且投机钻营的无良士绅,饱读诗书的爱国文人等丰满的形象。

而在这小小的胡同里,他们中竟然出现了真正的有远见卓识的革命者,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报效的地下党人。一个小胡同,投射出当时北京城,当时的中国,暗潮汹涌的各派力量。

两本书都有表露出人们在同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因为阶层不同,展现出的角度,发生的故事截然不同。却是受压迫的群体,越会迸发出反抗的力量,越是歌舞升平的族群,越会有得过且过的粉饰太平。总归都是那个大时代的故事,都是文学巨匠的成名大作,都留有那个时代的背景痕迹。不得不看,一定要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长读书记:《围城》、《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