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五卷

突然最近对明朝历史比较感兴趣,于是兴冲冲的看起了明史,结果文言文格式阅读起来实在是效率太慢,转而把明朝那些事儿拿出来看了一遍。这种书算不得历史的正解,但于我的需求而言远远的够的。再加上顺便看了大明王朝1566后,大约对嘉靖这段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

突然对明代历史感兴趣的原因大约是源于朋友问我,你最喜欢哪个时代,我开心的说那必须是唐宋,我大唐的四海来朝,我大宋的典雅克制,不只是诗词歌赋还是艺术品的制造,那些瑰丽宝贝实在太多了,对我而言唐宋盛世是我极其神往的。然后突然想到之后的明朝是否有盛世呢?这便开启了我对明朝历史的遐想。

嘉靖帝朱厚璁是不是明君?我觉得不是,但是很多人都说他算是一个还可以皇帝。一个二十多年不上朝一门心思想要得道长寿的人,算什么还可以的皇帝。忍不住想讽刺下似乎庸才多了,才能彰显这么个皇帝居然算是还可以。嘉靖帝善用权术制衡,文官清流一派和严嵩一派的制衡与对立,让这个国家在腐败中带着期望,在希望下又藏着悲痛。成为万人之君者应有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觉悟。这是嘉靖帝没有的。

严嵩为了个人利益,溜须拍马对上谄媚对下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把持内阁二十年,这样的贪官居然能待在高位如此之久。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把严嵩的形象拔高了些,因为皇帝也要享乐,需要有人能够帮他挡住文史的笔伐,让他不要被史官和天下人记录为昏君,又可以能够享受的富贵的生活,所以这样的皇帝离不开严嵩。正如同清朝的乾隆离不开和珅一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徐阶和严嵩斗了很多年,从一开始的凌云之志到后三次的贬罚再复用,终于知道了原来在政治上不是满腔热血,政治斗争哪里是君子之争。最终逐渐变得心有城府起来,在严嵩及其严党的官威下做小伏低。严嵩一直看不上这个听话的内阁成员,可是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潜伏,在严嵩倒台的时候也是万万想不到居然是他!这本书结合大明王朝1566的电视剧看完后,才惊觉大臣们的政治斗争真是烧脑的一件事。后来的内阁徐阶也抄了家,超出了百万两的黄金白银,这个就是后话了。

严世蕃是严党一派的智囊团,脑子活络,会写青词,擅揣测帝心。嘉靖帝总是觉得自己掌握了自己的臣下,却不知臣下对他了解,已远远超过了他自己。我想很多时候帝王在吹捧中变得目中无人变得自大而无危机感,便会觉得他自己才是最聪明的,谁都在他的掌控下。略有感慨,盲目自信自大的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严世蕃即使如此,自以为自己揣测帝心是天下第一,殊不知同样能揣测帝心的徐阶也在磨刀霍霍的向他而去。

胡宪宗是被严党提拔的,作为抗倭主将能够亲尽全力,保卫家国。可惜了,后期自尽于监狱,之以内他是严党提拔。我想他在狱中自尽之前一定很失望,会愤慨,否则怎么自尽而亡。想想就觉得这种连坐是多么恨的一件事。胡宗宪如果不依附严党,就没办法出挑,没办法实现他的军事才能。可是依附了确是这种结局,可叹!这让我想到事物的两面性,好坏又有谁能猜测到呢?这是我看了本书中最最为之难过的一个人。电视剧中的胡宗宪的爱国情怀又拔高了一个度,让我看到了他的忠心耿耿为国为民,心下更是对他的命运耿耿于怀。

我小时候就听过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情,所以再看历史,便有又更深的了解,英雄的事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千秋盛名下,戚将军那一生也不白活。书中说到了一些人事之间的来往,也讲到即使如戚将军这样为国为民抗击倭寇的人,也需要银钱打点上下官级。心里总觉得我果然不喜欢明朝,英雄也的要面对的种人情往事,能成为名臣名将的人又岂是单单的技能,还需要各种情商。唉!

书中很多人夏言、俞大猷、锦衣卫陆炳、沈谏等等,那些人的事情交错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网,网住了嘉靖时期的民生、严党和文官清流的对立、皇帝与臣子间的进退……历史让人沉思让人明智的同时,也让人觉得无奈。站在第三视角的我总会为了家国情怀而激动、也会为了勾心斗角而伤心。又忍不住去想,所有人最终是尘归尘土归土,先人意志有多少人能学的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