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

      今天是个“巧”日子,共读学习的内容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同时今天也恰巧观看了陈蕾老师的一堂政治课,在整个课堂,我看到了多次有效且有趣的小组活动,让观课的我也仿佛置身于学生时代的课堂中。

        陈蕾老师的这堂课为: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请允许我通过还原这节课的过程,来说说我看到的有趣的有效的小组活动。

      课前,陈蕾老师让学生们为她推荐当地的特色小吃,这个环节小试牛刀的用到了互动反馈系统,小小的激发了一下学生的热情。当然醉翁之意并不在这里。课程开始,陈蕾老师通过课前的互动,直接导入本课,关于“收入”的问题。与我学生时代不同的时,陈蕾老师并没有直接讲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而在课堂老师才讲了不到3分钟后,直接布置了第一次学生活动——通过背景案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分配方式,并在便签纸上通过整理关键词的形式说明理由。活动结束,通过互动反馈系统呈现了答案,选2的学生居多,1和3的较少,此时,陈蕾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来说明选择的理由,而紧接着布置了第一次小组活动——小组内部整理答案,彼此交换意见,说明理由,如过程中有改变,可用红笔修改,之后要由个人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活动开始后,我看到学生并没有很快投入到小组讨论中,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我想学生们还是没有适应这种小组活动形式,可以推想出他们平时的上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陈蕾老师适时的走进小组,个别小组的活动才有了一点“起色”。本次活动结束后,陈蕾老师设计了相对时间比较长的汇报时间。整个汇报环节虽然没有完全按照陈蕾老师的设想由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但是我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好的现象。学生们虽然还是停留在汇报自己的答案,最开始也并没有学生主动举手,陈蕾老师采取了随机挑人的方法选择学生回答,值得注意的是,陈蕾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在三四名学生汇报之后,班级呈现出了多人同时举手,争相表达自己观点的现象,此时的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在观课的我甚至也有想加入其中,表达观点的想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有效的思考过程。

        激烈的讨论过后,陈蕾老师做了简短的总结,而后又把课堂还给了孩子,进行了第二次小组活动。此时是习题的练习环节,学生各自作答之后还是要小组合作讨论。此时我惊奇的发现,离我最近第九小组,两名男生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答题纸分享给小组其他成员看,并很快进入了小组合作讨论的状态。再看其他小组成员也很快开始了小组讨论。在讨论后同样进行总结汇报,这时课堂呈现出了争相回答的场面,但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都有些意犹未尽。

        反观整堂课,陈蕾老师不仅带领学生们从舒适区走出来去适应新样态,同时也似的小组活动更有趣更有效。同时,我也非常敬佩陈蕾老师把信息化教学运用得如此不着痕迹,让信息化教学自然而然的发生,我想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