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蛤蟆先生……》

生活中如果你要更好的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个联接。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他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安阳桥


在所有的情绪当中,要允许自己做主。

在一些事件当中,我们要学会小题大做,一个简单的提问便能引发许多其他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你的学习和领悟作用很大,也因此会对你的整个人生有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不准这么做!”时间久了,孩子在家长的批评、责备中,慢慢地就会认为:父母永远都是对的,而我永远是错的。也会想父母对自己的训斥都是合理。

父亲严厉苛刻也就算了,再加上一个会和稀泥的母亲。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而是永远站在父亲的一边,对孩子说:“我肯定他不是故意这样对你的。”

有的母亲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长不大,全然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不仅常常当作三岁小孩来照顾,来说话,而且不分场合的说孩子,让孩子有时候感到很难堪。

父亲的不断指责,母亲的不断让孩子难堪,孩子要对付那么严苛的父母,迎合家长的情绪,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我。

倘若一个人被自己强大许多倍,还无法逃离的人欺凌和伤害,我们做出的反应就是必须学会顺从压迫者,不然可能无法生活下去。

顺从行为一  同意

如果你被迫顺从某个人,就意味着你不与他争辩,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且同意他们的想法。

顺从行为二  取悦

除此之外还要取悦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做一些表面文章。也就是说做的一些事情是做给父母看的,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也没有付出什么感情,就是一种应付。目的是得到父母的肯定,不再受到指责。我们班里就有两名这样的学生,他们说话做事情是看人的脸色去做的,做表面文章,时时处处迎合你。让你看不出他的真心,只能看出敷衍了事,也就从心底里不那么喜欢了。

我们要尽可能的走近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就是所谓的“共情”,也是对他无声的支持和理解,这样会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顺从行为三  道歉

为了迎合父母,不再受父母的指责或者说少受父母的指责与批评。孩子在做任何事情前,都会为了安抚父母而先道歉。

顺从行为四  依赖

小的时候都很依赖父母。而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了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自始至终都依赖父母。

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因为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

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父亲是严厉的,虽然他很少批评教育我们,但我们姐弟几个从内心里对他都是敬畏的,一直在他生病住院之前,我们家的所有很多事情都是顺从他的意思,他说一我们都不说二,即使我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我们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他很多事情做的是正确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父亲传给我们的家风之一。

印象最深的是我参加工作之后,那两年在乡村小学任教,每年都会评为中心校的优秀教师,获得一张奖状。父亲就把这奖状贴在一进门口就能看到的墙上。而且会经常指着墙上的奖状对来家里的客人说,你看看,俺家闺女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至今他当时的笑容,说话时的语气都历历在目,亲切而又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摘抄‖《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