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道光年制"莲瓣口瓷碟鉴赏-孔雀寿松纹饰

图1

口径:67 mm
高:14 mm
足径:34 mm

此鉴赏品为清道光(1821-1850)时期小瓷碟,属白地粉彩,虽不及独步清朝的康熙五色青花那登峰造极般的艺术水准,也不如乾隆多色地青花斗彩那般雍容华丽,但本人对白地粉彩情有独钟,觉着接地气,更适合普通收藏爱好者。粉彩在康熙晚期就已经创生了,制作方法是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只是早期的制作较简单,色彩也不丰富,仅点染法运用在一些花卉上,主要的纹饰仍采用康熙时期驾轻就熟的五彩技艺。到了雍正时期粉彩得以发展和盛行,其烘烧的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柔和淡雅,又称软彩,故而形成柔美(色彩丰富且色阶多)以及富于立体层次的特殊效果,与白地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有种清新自然的韵味。

这一瓷碟系列中主要绘以花鸟虫鱼、珍禽奇兽、山水风景、奇山异石、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为主,今天鉴赏其中的一款是以孔雀和寿松纹饰为主的,很明显这是一款花口碟,共有十六瓣,一般六瓣以上统称为“葵瓣口”或“莲瓣口”,也有人称其为菊瓣,因为日本皇室纹章使用的就是十六瓣菊花(十六叶八重表菊),这里就不详表,我国古代多称莲瓣口。此碟重22克,胎体相当轻薄,是当时的一种趋势。敞口微敛,口沿描金,因使用痕迹描金有些许磨损。下腹微折,矮圈足。底部矾红无框篆书“道光年制”四字。胎质纯净,基本没有瑕疵。胎色洁白细润,比晚清时期的泛青灰更显高雅。

接下来让我们观察内外壁的特色:

内壁釉质细密,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或使用痕迹导致莹润度有所降低。釉上用粉彩绘饰了孔雀、寿松、鹅、鸽子、蝙蝠、荷莲、菊花、蝴蝶、岩石等,布局合理,笔触精细,惟妙惟肖,在池塘碧波之中还有极其细微的鱼纹,生动活泼。其中孔雀形态优美,寿松挺拔俊秀,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明丽而柔美,浓淡过渡自然,尤其在这么小的器物上描绘,其精美着实让人爱不释手,详见图1。

外壁釉质保存较好,透明度高且坚硬,釉上等分绘红蝙蝠纹三只,蝙蝠纹与龙凤呈祥、狮纹、福禄寿喜以及佛教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等一样,也是一种吉祥的纹样,人类都有祈福于天的愿望,而蝙蝠因其与“福”同谐音而被人们所喜爱,最早发现于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但无疑是到了清朝才得以真正被广泛地运用在瓷器上。前清时期,蝙蝠纹非常写实且注重细节,绘画也更细腻,而到了道光时期蝙蝠纹则更趋图案化和抽象化,乍一看还未必辨别得出,其翼尖细长而弯曲,倒更有在飞舞的感觉了,另外点睛是道光时期蝙蝠图案的一个特色,从图2可以看到道光与雍正二朝在蝙蝠纹上的不同。


图2

款识:道光时期款识多用篆书,少有楷书。此碟底部为铁线篆书,行笔圆润流畅,无圈栏,矾红“道光年制”两行排列,非常清晰完好,见图3。


图3

清朝在制瓷方面达到了巅峰,然道光是一个推崇节俭的皇帝,成本的压缩导致整体水平较康雍乾“清三代”差距不小。但这个系列的瓷碟造型简单实用,相当规整,描绘精细,层次分明,釉质洁白细腻,体现了晚清瓷器的水准。当时口部主流以敞口和微敛侈口为主,而此碟的花口则对于规模生产而言稍显困难,不是常见的,更为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