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比较:丹麦 VS 中国

今日搜得一部纪录片,与2015年BBC拍摄的著名的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前者时间更早,有媒体称其为后者的先声。这部纪录片名为《丹麦9年Z班VS中国初三13班》。故事发生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与中国北部城市哈尔滨之间。两座城市是友好伙伴,2013年,奥胡斯市一所公立中学的9年级学生与哈尔滨市六十九中的初三学生进行了一次PK,测试涵盖阅读、数学、英语、团队协作、创造力五大方面,最终结果表明,除英语外,哈六十九中学生以4∶1大获全胜。这样的结果或许并不意外,在2009年的PISA测试中,中国上海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测试中均为第一,举世震惊。哈尔冰的学生即使不与上海学生水平相当,可想而知,也不会差。不过,要问的是,既然中国学生拥有如此优异的表现,那么我们的教育系统也像学生一样优质吗?如果我们的教育系统也是卓越的,那么我们培养出像英国、丹麦一样多的创新人才了吗?纵使国有国情,但教育的本质,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应该是共通的,即尊重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天性和倾向,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和习惯,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教授孩子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开启孩子的心智、为终生学习以及一生的辛福生活奠基。

丹麦的教育未必是最好的,但丹麦人至少在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丹麦教育界人士对于教育同样有批评、中立和维护不同派别的声音,但大家却有一点共识:教育的问题不能都归咎于学校和老师,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去改变。

影片中出现的丹麦学校的9年级,该班是由两个班合并而成,一共30人,而这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接近不能容忍的大班了,但为了给即将升入高中的9年级学生上更多的课程,学校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当问到面对这样一个班级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时,班主任老师说,“最大的挑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很难全面的了解30个人,很难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想法。有没有人要补课,有没有人被我忽略了,我很害怕遇到这些问题。”在丹麦的老师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应该被排除在课堂之外的,所有人,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够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是他们作为老师的教育信念。在而中国哈市六十九中的初三班,是54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却再正常不过。由于丹麦的这个班是由原来的两个班合并起来的,因此原来的两名班主任现在仍然共同负责这一个班。但在中国,54人的班级也只会有一名班主任。老师如何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丹麦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一年。影片中9年级Z班的学生每天上6个小时的课,一般下午两点多下课,除了周三两点半以后还要上课,一周33节课。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每天上课时间12小时, 是丹麦的两倍,一共44节课加自习时间。中国学生从早到晚学习,没有人会因为累而反抗,没有老师会同情学生学习太累,毕竟老师何尝不累?而在丹麦,学生会觉得累,老师会察觉到学生的累,也会照顾自己的累,如同9年级Z班,两位班主任老师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感到学习太累降低学习效率,便主动与学生们商量对策:抽出一个周六,一次性把剩下的课上完,这样就不用2点半以后还上课;只需要一个周六,从上午9点到下午15点;这样的好处就是剩下的8个星期三,都不用上课上到太晚。学生们一开始是拒绝的,他们压根就不想上课。老师给他们考虑的时间。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中心,老师教学的目的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真正地让每一个学生学到东西,即使实践中可能遭遇失败,但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如此。

中国与丹麦学校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丹麦的学校学生社会背景和知识面差异很大,因此学校的包容度较高,所有的学生在一个班。一位教育学者说到,“这样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学生可以学得最好,但对教师要求也很高。“班主任老师也感叹,学生差异非常大,有的学生可能去上高二都没问题,但有的学生还停留在二三年级的水平,她总是有意将学得好的学生与学的差的学生放在一起,她认为这比让差生独自解决问题要好得多。在两所学校的阅读测验中,丹麦表现最好的学生题目全部回答正确,而表现最差的学生只获得试题百分之二三十的分数,正是这些差生严重拉低了丹麦学生的平均分。在丹麦不存在竞争,他们甚至避免在学校提到这个词。“相互之间不竞争的观念在丹麦人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一位教育学者这样解释,“这样对那些成绩不太好,尤其是最差的学生是最好的。他们自己也知道他们学得不好,只是大家不说而已。”在学校,成绩好、堪称榜样的学生会被同学嘲讽,他们反而成了特殊的群体,他们希望自己不要那么特殊,如此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如果学生总是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满足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那么会被认为太有上进心,会被孤立。学校尽最大努力保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差生的自尊。或许在他们看来,教育不是比赛,不是只为让那些跑得快的学生赢得终点,让那些跑得不那么快,甚至是跑不动的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让每一个走上跑道的选手都能在这段路途中看到美丽的风景,获得愉悦的体验。

在中国,在哈市六十九中,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也没有按成绩分班,在中国这样做是违法的,他们无论在课堂教学提问或者课后作业布置以及辅导的过程中实行的都是分层教学。54人的大班,老师要照顾所有学生,其困难和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其落实的程度如何也有待考察。公布成绩、排名更是学校惯用的手段,激励学生、激励家长、激励老师,一纸排名,所有人臣服其下。在这样的体制中,与丹麦恰恰相反就在于,少数优等生在跨过一座又一座独木桥之后赢得所谓的成功,而更多的一般学生、后进生往往会成为陪跑者,精疲力竭的同时获得普通甚至糟糕的结果。他们享有的教育权利无形之中受到损害。

有句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教育领域何尝不是如此。但伤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伤害的麻木和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比较:丹麦 VS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