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树上》浙江满分作文惹争议 网友:是我的问题吗?真的看不懂

近日,浙江一篇满分高考作文的点评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皆因其语言艰深晦涩,辞藻佶屈聱牙引起网友“强烈不适”。认为好的人评价为博览群书、逻辑严谨,而大部分人却认为该作文满篇堆砌辞藻、故作艰深,同时“辞不配位”。

#生活在树上#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01

让我们先来看看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就在昨天,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了这篇高考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怎么样,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念的都是假学校?是不是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

文中“嚆矢、振翮、肯綮、玉墀、祓魅、婞直”这些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怎么读吗?

02

我列一下作者用的“高级”词汇和部分概念:

嚆矢:hāo shǐ,就是有响声的箭矢,因为射箭的时候声音先到,所以这个词比喻事情的开端。

滥觞:比喻事物的开始。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叫柯希莫,比较叛逆,简单说来就是不想和其他人同流合污生活在低沙面上,所以决定自己到树上生活。

振翮:振动翅膀,比喻人有远大的理想奋发图强。

达达主义:一种艺术流派,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反传统的观念。

行为张本:行为的依据。

麦金太尔:一个哲学家。

肯綮:事物的关键。

祓除:fú chú,就是消除。

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形容勤勉。

觇:chān,偷看。

玉墀:yù chí,古代宫殿前的台阶,可以借代成朝廷和权力机构。

切斯瓦夫·米沃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怎么说呢,人生比较动荡的一个作家。

维特根斯坦:影响力巨大的著名哲学家,大名鼎鼎的罗素的学生和好友。

婞直:xìng zhí,就是犟,硬刚的意思。

作为一篇高考应试作文,得分才是写作的唯一目的。初目这篇作文,看到援引的一些西方哲人的名句论断和偏僻用词着实让我和许多网友一个头两个大,直呼“不知所云”。

先不说这篇作文到底写的如何,其中的偏僻用词不乏标新立异引起阅卷老师注意之嫌,这也是以往高考高分作文固有的套路。

阅卷老师点评

“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但是也有专家直言“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媒体人评论

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作家回应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

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03

通俗易懂固然是一种美,是一种风格,但毕竟这样的诗显得肤浅,无法给人以美的联想和想象。

就如李商隐的诗以晦涩难懂著称,但晦涩难懂,并没有妨碍李商隐走红,相反他的诗正因为晦涩难懂,才别有一番风味,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网友肯定:险棋一招有“赌”的成分 应该允许文化多元化

“文字,孤芳自赏倒也有趣,不过短短几分钟的阅卷时间,是真的潜心准备或是应试技巧,险棋一招倒也佩服”

“如果高考作文都不用来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博学,还有什么时候可以呢”

“非常符合高考应试作文的写法,引用名家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文章不乏有炫技的成分,但不失为一篇好文章,高考作文本就是在规则之内充分发挥才学,实属难得。文化是多元的,不能因为自己不理解就否认他的好”

总的来说,对于考生的文采和知识面网友是肯定的,但是对于阅读来说各有各的看法。

正如马伯庸最后寄语:你不能苛责一个高中生。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为什么不去使用这种合法技巧去争取分数。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在树上》浙江满分作文惹争议 网友:是我的问题吗?真的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