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开了》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前面春天的时候就上了一些,春天的时候,花开的正好,于是借着科学的名义带着孩子们走到校园里,认识各种花(樱花、报春花、杜鹃花、槭树花……),再寻找这些花的相同结构,了解到植物的花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完全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部分构成。




对于凤仙花,学生知道凤仙花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但对于凤仙花的花具有怎样的结构,各部分结构具有什么作用是比较模糊的。

教材上一开始就以凤仙花来讲解结构,有些难度,我认为对于花的学习,最好从典型的、简单的结构开始,在形成相应的概念后,再去分析非典型的结构,这样比较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过程。因此,在本单元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观察学习“花”的结构作用的开始,凤仙花并不是理想的选择,凤仙花的结构不明显,并且容易混淆萼片和花瓣,那选择什么花比较好?春天的油菜花已经过季了,还好,在之前春天带孩子们观察花的时候发现了杜鹃花:



杜鹃花

杜鹃花的大小合适,为完全花,且各个结构容易辨认。但是这个星期上课的时候学校的杜鹃花几乎都没了,没有办法进行课堂上的解剖。

所以就在以之前观察到的杜鹃花为例,复习了花的结构后,本节课再以百合花为主,先教学生如何解剖花朵,学生们在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并将它们排列在纸上,通过简单的学习,学生也能够了解并初步掌握这样观察花的研究方法,在解剖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雌蕊柱头上的黏液丰富并且雄蕊花药较大,内藏很多黄色的花粉,借此抛出问题:关于雄蕊和雌蕊的作用,花的哪一部分可以发育成果实,雌蕊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发育成果实,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都在此通过研讨活动得出,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最后,再带领孩子们观察凤仙花,对于凤仙花,上课前,查阅了很多资料,也询问了很多老师,才避免了出错(凤仙花的唇瓣是不是萼片?)

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带距的这个结构确实是唇瓣,但是在科普中国编辑的百度百科里是这样写的

百度百科


凤仙花的结构

开始还以为是教材出错,直到看到科普中国的解释以及在论坛里看到喻伯军老师说的,这个带距的结构确实叫唇瓣,但是也是萼片变过来的,确实唇瓣这个名称有点容易混淆。并且两个小的萼片学生也是很容易忽略的,包括雄蕊和雌蕊,也不容易发现,所以这里需要细心的解释一番,提前拍解剖好的照片,效果会更好。(这里需要注意是,在课前摘取凤仙花的时候玩仔细看,一些凤仙花的雄蕊已经脱落了,要摘取没有脱落的完整的凤仙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凤仙花开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