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八

根本书籍

     在《教师阅读地图》中,作者指出“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说来惭愧,感觉自己没有什么根本书籍。如果说引发自己教学思考的,应当是黄厚江老师的《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和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姑且算作自己的根本书籍吧。

     接触黄厚江老师和余映潮老师的书,源于一次读书比赛。那次比赛要求读六本专业书籍,其中有“名师讲语文”系列中的《黄厚江讲语文》、《余映潮讲语文》。

    看了这两本,当时比较喜欢黄厚江老师,就买了黄厚江老师的其它书来读。在《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中,黄厚江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本色语文”教学理念:“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这提示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考。

    之前,是一个典型的教书匠。总想把一篇课文的教学资源全部挖掘出来,反反复复看教学参考书,翻阅语文学习资料,总想把所有东西都讲给学生听。认为讲给学生,学生就明白了,学会了。看到黄厚江老师的书,引发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老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阅读、写作也应该像其它的学习一样,就像人只有在自己练习游泳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在自己练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才能够学会骑自行车。阅读同样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阅读。

     于是,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从语言赏析做起,开始让学生在课本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不习惯主动思考。就试着把每一个认真批注的学生的名字记下来提出表扬,鼓励大家跟着他们学习,在这样逐步引导下。学生慢慢学会在课本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改变了只听讲不思考的学习状况,开始学习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小组抢答的竞赛等。

      也尝试小组学习。把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有难度的问题,个人思考,在课本上批注之后,小组讨论,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回答。总觉得,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碰撞出火花,所以自己是比较倾向于赞同小组学习的,只是不能滥用。为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们同样采取小组竞赛的办法。每星期进行评比。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感觉学生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学会倾听,听同伴的表达,对比自己的思考,在比较之中,理解会更明晰。

    在这个时期,自己比较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不足之处是自己的语文专业知识不够丰厚,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刻。

     后来,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觉得余映潮老师对文本的解读非常细腻深刻。开始读余映潮老师的书。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余映潮老师的认识太浅薄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

      发现自己虽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但在积累、朗读、赏析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细致深刻。自己对积累的认识太浅薄了。积累不仅有字词的积累,还有优美语言材料的积累,阅读方法的积累,赏析方法的积累,文化的积累等。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更是高超的艺术,需要慢慢学习。自己在赏析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也太过片面了。余映潮老师在指导赏析时,角度非常丰富,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帮助。

     在懵懵懂懂中,自己磕磕绊绊地前进,摸索着。

       进入新网师,听于宁老师讲诗歌解读,现在看《教师阅读地图》,才知道自己语文知识的欠缺,文本解读能力的不足,成了自己的天花板,限制了自己,也对学生不利。

    接下来,我想要读的书是《人间词话》。希望能够通过知性阅读,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文本解读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