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七

     《教师阅读地图》作者提出“教师专业阅读”五大假设: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想想工作以来经历的曲曲折折,想谈谈对第一个假设的理解。“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观点,想想自己工作以来的经历,很是感慨。

     参加工作时间也不短了,荒废了不少的时间,走了不少弯路。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来到一个偏僻的农村。在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在专业成长方面都是一片空白。生活环境局限了自己的眼界,没有任何专业成长可言。是一个典型的教书匠,照本宣科。看的书最多的是教学参考资料,偶尔会读一些文学作品。以为语文教师应该读的书就是文学作品。

     这种误解持续了很长时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读书活动。要求读六本专业书籍,名师讲语文系列,和《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是第一次接触专业书籍,知道专业成长。

     从此,开始有意识的读一些专业书籍,不过,大多是名师的一些著作。了解名师的语文理念、课例。这时,也杂七杂八地读了一些其它书。开始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考活动,学习过程。开始思考语文教学。觉得教师专业成长,就是阅读语文名师相关书籍。

     这种认识持续了很长时间。

     前年,读了一本书——《人类简史》。这让我重新认识了语文课本中《伟大的悲剧》。这单元是有关探险的,选了《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等文章。当时只是把它作为一般的探险文章来读,了解、学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人类简史》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种探索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上的重要意义。人类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探索未知世界,打破了农业革命之后的发展局限,带来技术革命、经济发展,世界格局由此发生了变化。可见探索未知世界的伟大意义。原来其它方面的阅读也会对自己理解文本有帮助。之后,开始了解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读了《易中天中华史》中的部分。

     不过,对于教师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这次,读《教师阅读地图》,第一次明确知道了教师也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包含主体性知识(50%)、专业知识(30%)、人类基本知识(20%)。

     特别是魏老师在书中举的《游园不值》的例子。对这首诗而言,解读诗歌需要汉语汉字知识、古代文化知识、诗歌鉴赏知识、有关诗歌史及诗文积累。这里关于“屐”“柴扉”的文化内涵,是我的知识空白。自己知识的缺陷,成了自己解读诗歌的天花板,限制了自己。

    想起于宁老师在讲《读诗准而后深》中讲到,解读诗歌,需要文学之眼、史学之眼、哲学之眼。

     之前,总是佩服别人解读文本的深刻,自己的认识总是那么浅薄。现在,总算明白了原因,原来,作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残缺的。知识结构的缺陷,限制了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走了这么多弯路,现在,终于找到了方向。真要感谢这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