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

    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场战争不得不提,由于它直接导致中国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难得的中兴也因为这场战争而被打断、破灭,晚清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更黑暗的覆灭史。这就是发生在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的以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自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以来,全国自上而下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政体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学习欧美的先进技术,推进工业化改革,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一系列措施使日本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一举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同时由于封建残余较多,逐渐形成了以军国主义为特征的对外扩张政策,并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与日本明治维新同一时期(稍早),1861年辛酉政变后重新掌权的慈禧开始重用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和军事装备,在国内创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创建海军、行办教育。主要有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以及后来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的湖北枪炮厂等军工企业,一时间,晚清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到1870年代中期,开始筹建海军,到1885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已初具规模,形成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

        洋务运动是封建专治集团企图在不损害专治制度前提下技术和工业制度的改革,注定不会彻底,比起日本的明治维新有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和清政府内部的腐败无能、北洋海军的松弛都为甲午战败及洋务运动的失败埋下伏笔。

        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当时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1894年日本就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开始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

        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战斗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之战。黄海之战北洋舰队损失五艘军舰,伤亡千余人;日本也有五艘舰艇受到重创,六百余人死伤,北洋舰队损失较大。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不准迎敌,实际上日本夺取了黄海制海权。黄海海战历时五个多小时,规模大,时间长,是近代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的。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战和金旅之战。日军攻占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四天之内日军连续屠杀城内居民,死难人数估计高达两万余人。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北洋海军保卫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1895年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辽东之战是日军突破鸭绿江放线后,清军与日军进行的持续很长时间的战争。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被日军击退。2月28日,日军乘胜追击,从海城分路出击,分别攻占了牛庄、营口、田庄台,仅十几天时间,清朝六万多大军就从辽河东岸全线溃败。

        掌握朝政大权的主和派慈禧和李鸿章等人,从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相继失利后,1894年9月,慈禧重新启用主张对外屈服的恭亲王奕訢,10月即请求英国联合美俄出面共同调停中日战争,最终没有任何结果。

      旅顺失守后,慈禧害怕日军进犯京津,遂指使奕訢秘密向日本疏通,被日本驱逐使臣。

        随着国力的消耗和内部农民运动造成的动荡,日本与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和谈,并指定要李鸿章做全权代表,提出割地赔款的议和条件。1895年3月,以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的和谈代表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3月20日,双方在望春楼会见,正式开启和谈。当时,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但辽东战场激战正酣,李鸿章要求先停战再和谈,遭日本人拒绝;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遭浪人刺杀受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主动承诺休战,并与30日签订休战条约。

        但停战却把澎湖、台湾地区除外,继续在这些地方保持军事压力。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讹诈,终于在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结束了甲午年这场屈辱的战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割让了台湾等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剧了民族危机;巨额的赔款和外资的侵入加重了人民负担,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通过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中日两国可以说并驾齐驱,都走在了中兴的路上,然而甲午战争的结果却导致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命运:日本获得大量战争赔款,成为一个战争的“暴发户”,大量的金钱投入到军备、教育,国力不断增强,野心的不断膨胀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直到二战结束无条件投降;失败的中国则使三十余年洋务运动的成果化为乌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次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就此破灭,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瓜分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到了民族危亡的时刻。

        战争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最终,在十几年后的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民国,结束了中国2132年的封建统治。


                        2019年11月

                      于古城天街书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日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