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共情力 》第十章

第十章 情绪学习:永远不会痊愈的伤害

疼痛再某种程度上会剪掉我们的翅膀,阻止我们飞翔。。。。。。并且,如果它在长时间里没有被治愈,你几乎会忘记自己起初是为飞翔而生的。                                                                                          ——威廉·保罗·杨《小屋》


图片发自App

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为了保护自己免于再次陷入危险的境地,我们的大脑会有偏向性地记住某些场景。大脑往往选择记住的是我们愿意记住的事情,所以,我们误以为自己看到了客观的真相。然而,我们是故事的创造者,我们创造了关于自己的故事,他们属于我们,并且造就了我们的命运。

图片发自App

觉悟是重新改写过去故事的第一步。但理性的自知力并不会改变我们的情绪。自动化思维是自觉的,不由自主的思维,反映了你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他们跟情感学习有关,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扭曲,会无意识地发生,而不管客观事实如何。当我们感受很强烈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当时的情绪去记录特定的情景。而如果你用带有情感的新意识去重建自我对话,不再秉持非理性的信念,就可以获得对于生活和自己的更加真实、客观的看法。

共情的关系产生了平静的大脑化学物质,让人们更容易去辨别和改变认知扭曲,从而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价。


图片发自App

通过纠正对自己的扭曲和看法以及对其他人进行共情,可以看到交流的真谛,获得进步。当共情能力得到延伸和表达,通常能够有效地教导我们如何奋斗和解决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我们不被注意,“失去”就会驱动内在的愤世嫉俗。虽然我们有时候会尝试独自解决自己的伤痛,其实并不能真正做好这件事。当我们勇敢地敞开心扉,并且找到我们所信任的人,得到真实的反馈及带来的真诚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消除有偏见的理论的阻碍。认知行为治疗师将这个过程称为发现我们的“核心信念”:它是我们强烈地拥有的,通常在早期就建立起的严格的信念。当我们带着某些核心信念去生活时,我么就加强了对于自己和世界的悲观看法。如果我们可以从这些扭曲中解决出来,重新发现真理,我们就会更专注于自己做对了什么。并停止去探究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减轻压力和焦虑,恢复平静的感觉。


图片发自App

这一章的内容,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多的借鉴性。一方面,我们自己的思维有很多墙,这些墙限制着我们,对一些事情充满了固有的见解,阻碍着我们的发展。而这些一道道的高墙,大多来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尤其是那些负面的经历,往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更加巨大,从而成为一种认知上的缺陷和扭曲。如今,我们在想办法拆掉思维里的墙,让我们更加客观的,真实的看待事情本身。这或许会给我们带来疼痛,但却也一定是蜕变。

根据本章内容,我们讨论了一个话题“赡养”。

中国古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些人的观点说,我不需要孩子为我养老。所以,孩子以后是做个有钱人,还是做个没钱人,只要他自己接受,我也不强求。

然而,这虽然算不上认知扭曲,但仍然存在着认知的局限。

父母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对于赡养的话题,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有愿不愿意让子女养的选择;

同样,

作为儿女,他们也应该具备可以赡养父母的能力。

至于养还是不养,和是否具备养的条件及能力不相干。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最终是希望孩子身上具备各种生存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去选择生活,而绝非让生活去选择他们。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共情力 》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