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技能与“大概念”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作者认为,从学科教学角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相当于学科内容知识,后两类相当于过程技能维度的知识。
可见,前一篇《事实性知识、概括性知识与“大概念”》,作者主要讲内容知识与“大概念”(核心的概括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经由“基本问题”的探究达到对“大概念”(核心的概括性知识)的理解。这几的“大概念”,是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大概念”,这比较适合科学类学科。
而语文的阅读写作,其实是过程技能维度的知识,所以作者另写文章阐述过程技能与“大概念”。这里的“大概念”,是过程技能维度的“大概念”。
一、“内容知识”与“过程技能”的分野
区分内容知识(能知)与过程技能(能做),意义有三。
1.有利于把握学科课程或学习领域的特性
以内容知识为主的课程与以过程技能为主的课程特性不同,相应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学科内容知识,可以告诉,讲解,在大量具体事实中,获得“大概念”理解。过程技能维度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掌握。要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如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这需要在练习中才能熟练掌握,仅仅告诉、讲解远远不够。
2.有利于学科课程关注并妥善处置学习内容的两个方面
学科内容知识与过程技能知识要并重。作者认为现在的语文学习轻视语文知识,是不对的。他认为语言学习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学习语言、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通过语言开展学习。可见关于语言的知识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样看来,语文知识是开展语言学习的基础。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对语文知识确实不够重视,这方面,需要好好学习余映潮老师也的课。
3.顺理成章地把“元认知策略”实质性地纳入了学科的学习内容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分开,现在,把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与过程技能维度的知识,把元认知知识纳入过程技能维度的知识,特别是元认知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如果掌握策略性知识,就应当遵循学习过程技能维度知识的规律。
二“过程的结构”模型
埃里克森和兰宁创建了“过程的结构”模型。
1.最下面是“过程”“策略”“技能”
学生“知道/理解”某一策略、方法,在学习中“练习”并迁移、运用的过程。
作者说“过程技能目标不涉及单元具体内容”。我的理解是,这类目标,是超越具体文本内容更高一点层次的策略、方法。如读写景散文,如《春》,能在头脑中想象具体画面,帮助理解课文。
2.第二层是“概念”
我的理解是学生知道理解策略、方法,在学习中练习并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加深(进一步)理解了策略、方法中的“概念”。如“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在这样练习的过程中“理解”了什么是“想象”,在读(写)什么样的文章的时候该运用“想象”如何去“想象”。这样,就真正“理解”了想象,获得了“概念性视角”,这样的“理解”,可以迁移运用。
3.模型的最上层是“概括/原理”,其中“核心的概括性知识”即“大概念”。
三、过程技能的“大概念”生成路径
1.通过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所内含的“概念”,与内容知识相联系。
关于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源于语篇类型特点,是把语篇类型特点这种事实性知识转化成相应的阅读方法。因此,过程技能与相关联的内容知识,其“大概念”是共享的。如新闻的阅读方法,是从新闻特点转化的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则看策略与文本的语篇类型关联的程度。(“预测”“提问”依赖语篇类型多一点,就与“阅读方法”相似。)
倾向于阅读者主体的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尤其是自我监控和调解,无法法从这一路径生成大概念。如“联结”策略、“释疑”策略、“综合”策略。这是“过程的结构”不能解释的部分。
2.对“关于任务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情境性知识”“自我知识”的具体陈述
过程技能的“大概念”主要不是在学习和练习阶段,而是在迁移应用阶段。我想到了学生在运用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学习课文,可能在翻译课文时,学生还不太积极调动那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因为有凭借依赖(语文课本注释、古文翻译书等),更多的会可能在考试的时候,没有凭借依赖,倒是逼着学生自己不得不调动那些文言文翻译方法自己去梳理文章。
关于学习策略、阅读理解策略、自我监控和调解的概括,都是过程技能的“大概念”。如(1)阅读取向,是关于“如何阅读”战略,关系到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属于“大概念”。(2)阅读前和阅读后“学习的自我监控”、阅读中的“阅读监控理解”,属于“大概念”。如“一个好的阅读者能够意识到自己遇到的困难,并为读懂而停下来”。(3)更倾向于阅读者主体的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如“联结”策略、“释疑”策略、“综合”策略,本身就是“大概念”。(4)其他的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如较受制于语篇类型,甚至于取决于语篇类型的“预测”“提问”“确定重点策略,也应该老城“大概念””。
四、过程技能“大概念”的知识来源及其作用
(1)通过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所内含的“概念”,与内容知识相联系。
关于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来源于不同语篇类型的特点,是把语篇类型特点这种事实性知识转化成相应的阅读方法。如新闻的阅读方法,是从新闻特点转化的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要看策略与文本的语篇类型关联的程度。如果较受制于语篇类型或取决于语篇类型,就和“阅读方法”相类似(与该方面的内容知识相联系),如“预测”“提问”“推断”。
另外一些更倾向于阅读者主体的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尤其是自我监控和调节,无法从这一路径生成“大概念”。
(2)对“关于任务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情境性知识”“自我知识”的具体陈述
过程技能的“大概念”,主要是在迁移应用阶段。
关于学习策略、阅读理解策略、自我监控和调节的概括,都是过程技能的“大概念”。例如(1)阅读取向,是关于“如何阅读”战略,关系到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属于“大概念”。(2)阅读前和阅读后“学习的自我监控”、阅读中的“阅读监控理解”,属于“大概念”。(3)更倾向于阅读者主体的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如“联结”“释疑”“综合”,本身就是“大概念”。(4)其他的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如较受制于甚至取决于语篇类型的“预测”策略、“提问”策略,也应该看成是“大概念”。
四、过程技能“大概念”的知识来源及其作用
学科内容的“概括性知识”,来源于该学科研究共同体的共识,如文学知识。过程技能的“概括性知识”,更依赖于课程研制和教学设计者的学习科学素养、运用过程技能的经验及发现或发掘的智慧。
这样看,教师素读课文,解读文本,写下水作文,积累丰富经验,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
在过程技能的发展中,“大概念”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与内容知识共享的“大概念”,可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技能。(可见语文知识的学习相当重要)第二,更倾向于阅读者主体的阅读理解策略和学习策略,尤其是自我监控和调节,是“大概念”主要作用于真实情境的迁移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