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

我们常常在周围的人身上看到愤怒,憎恨,傲慢或贪婪,却很少承认这些情绪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厘清价值观是一件事,每天都按照价值观做事是另一回事。认识到当前的我们与理想的差距,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讨论过全情投入和最优表现取决于调动积极精力的能力。

我们必须学会放下负面的情绪;一道逃避痛苦的现实变成了生活常态,最终的苦果还是要由我们承担。拒绝现实好似竖起一根手指支撑堤坝——当压抑的情绪最终释放,可怕的后果将四处泛滥,引起焦虑,抑郁或麻木,损害工作表现,摧毁婚姻关系,甚至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让我们不再因为真相痛苦,但同时也剥夺了我们感受自由的能力。不仅如此,因为否认和自我欺骗需要消耗精力,可用于重要事务的精力也会相应减少。不过幸运的是,反之亦然。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我会带来自由。《道德经》有云:“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保持乐观需要勇气,不仅因为人生有限,还因为在这有限的过程中,挑战,阻碍和挫折总是无法避免。

自我欺骗往往在潜意识中进行,为人们带来短期的安慰和长期的恶果。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统。麻木也是防御的一种形式,不论现实多么令人困扰,本人就是没有任何感觉。

诚实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仅仅是第一步。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同样重要。真相或许能还你自由,却代替不了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邪恶的本质缺陷并非是罪恶本身,而是自我否认。

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便是认定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实际上观点不过是一种解读,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看待事物的角度。

看似真实的东西未必真实。虽然这种情况下的现实有可能是不可更改的,然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却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打败托比的是他自己想象的故事,而并非事实本身。幸好她的朋友从更积极的角度切入此事,并成功扭转了托比的态度和精力性质。



乐观的解读更容易给人行动的力量。



如果我们能跳出情境,增加观察能力,就会看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情况。通过拓展视野,我们可以变成生活戏剧的观众,而不仅仅是讲述喜怒哀乐的演员。内观冥想有时被称为就是“见证”——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而不是深陷其中。

从前一种角度看,我们是受害者;从后一种角度看,我们依然拥有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