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阅读《傅雷家信》

      学生都快读完了,我才开始读。1954年,29封信,大概是因为傅聪刚刚离开家,远去波兰留学吧。身为父亲,总是为孩子各方面操心,包括生活、学习、爱情、礼仪等等。傅雷身为翻译家,有足够的艺术修养,所以才可以和傅聪更好的交流,信中谈到克里斯朵夫,谈到贝多芬,谈到肖邦,谈到王国维,可见傅雷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文学和艺术修养都很高。给儿子的这20通信,真的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


    傅雷20岁时去法国留学,经历过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活,所以能更好的理解傅聪的感受。在这书中,我读到傅雷学过法语,后来改学英语,到法国留学后法语水平在半年后开始可以正常交流,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指导儿子如何学好俄语。还在信中和儿子傅聪谈对待戏曲改革的意见,很有先见之明,认为戏曲要保留传统,跟我们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一样的观念。

    摘录几个喜欢的片段吧。“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担心儿子在外求学,沉迷于爱情而荒废学业。儿子失恋后又劝儿子“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人生不是都要靠隐忍来撑过去吗?”这里有中国传统的“忍”字文化,其实我本人是不太喜欢这种说法,记得小时候看《霍元甲》这部电视剧,霍元甲让弟子陈真跪在忍字堂还有些愤懑,陈真将那个大大的“忍”字砸碎时候,还赶到大快人心。傅雷在信中是希望傅聪在心理上精神上多作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的波动。

        傅雷在心中还说“我二十一岁在瑞士正患着青春期的、浪漫的忧郁病:悲观、厌世、彷徨、烦闷、无聊”,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孩子。称赞傅聪比自己成熟多了,所有在青春期的苦闷都提前几年在国内度过, 勉励傅聪定下心神,发奋为学,不要蹉跎岁月。

    还有其他许多的细节,比如西方人的礼仪,吃饭时刀叉的位置等,也谈到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用技巧与艺术的关系告诫儿子学习艺术要脚踏实地, 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因为过分留意技巧而影响了对音乐的感受与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94阅读《傅雷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