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 《正见》

读《正见》,写得非常通俗的一本薄薄的小书。很清晰地陈述,一位佛教徒,是接受四项真理: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法),涅槃寂静

反之,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并且一些清规戒律,而是不认为不接受这“四法印”。

佛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耳熟能详耳濡目染。但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大概是阿弥陀佛、吃斋念佛诸如此类仪式句式形象。这个过程,已经累积了很多的误解。直到我们从熟悉的感觉走向佛教的经典要义。我感受到,佛教比我以为的宽容更要宽容,比我以为的智慧更深智慧。

——儒家提供的是常识,很实际。而道与佛提供的是超越常识的智慧,它不能带来即刻的获利,而事关我们的长远。

——佛教徒最关注的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偶尔抽一两口烟或有一点点风流韵事,不表示你就不能成为佛教徒。(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被容许去做邪恶或不道德的事)

——佛教文化习俗的仪典和色彩,如果不是令一般人迷醉,至少也会让我们分心。悉达多自己曾说:最好的崇拜方式,就是单纯地忆起无常的原理、情绪的痛苦、现象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

我不理解涅槃寂静。不过对于前三法印,我是认同的。不是说有多深的理解,主观上,我亲切这些洞见。它们解开了我许多疑惑,虽然并不能完全解除一些烦恼痛苦。就像你在黑暗中,看见了光,你不会怀疑光亮。

这次读书过程中,有一点灵感是,我们不仅没有去学习面对必将到来的死亡,很多的商业还在强化我们的恐惧、加深我们的执念。这实在是,让人难过。

——“任何事情”令人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会故意转移注意力,如同母亲用玩具和小摇鼓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一样。

提醒自己。也希望我们在人世间都有所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小记| 《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