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过元宵节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元月,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历史悠久,汉代已经有文字记载。到了唐代,元宵观灯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重要活动。唐玄宗曾经在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令点亮千盏花灯,整整三晚,成为一时之盛。


宋太祖赵匡胤时,放灯的时间增加到了五晚。宋代还出现了灯谜,赏灯之余猜灯谜也成为了元宵节的重要娱乐。

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描写元宵节的篇章: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明代永乐皇帝时,元宵节放假十天,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还下令在午门外扎“鳌山万岁灯”,也就是万盏彩灯堆叠起来,高达十几层,形状似鳌。这种大型的彩灯始于宋徽宗,规模宏大,制作精巧奇特,可以说是集全国彩灯之精华。



到了清代盛况不减,宫廷之中,更是腊月二十四开始就要挂出各色精美的花灯,持续整个春节,直到二月初三才撤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万寿灯、天灯,就在其中。清朝入关之前居住的长白山一带盛行冰灯,入主中原之后冰灯也随之传到了北京。元宵节期间宫廷里同样会安设冰灯。

在清代宫廷,元宵节除了观灯,还会在圆明园这样的皇家花园中大放烟火,并有音乐、百戏、连台戏等演出。其中舞灯和烟火表演最壮观。舞灯的人多达几千人,分穿不同颜色的服装,排队列阵,变换排列出几十种不同的吉祥话。烟火表演常常在圆明园举行。有的烟火会呈现“天下太平”等吉祥字样,有的是宝塔楼阁的造型,还有的触动机关,会从烟火盒子里飞出鸽子、喜鹊。十分精彩热闹!


康熙皇帝喜爱鸣虫,安设鳌山灯时,会把前一年秋天养的蟋蟀放入灯中,一面赏灯,一面听虫鸣,颇具新意。喜爱诗词的乾隆皇帝,则每到灯节一定会作灯词。

当然,元宵节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粉团子、汤圆子。据清宫档案记载,元宵节之夜,在宫中,甚至南巡的行宫中,晚膳时都有“元宵”一品。而到了早膳后,皇帝还要用元宵进行供奉。


康熙年间,御膳房特质的“八宝元宵”闻名朝野。马思远是当时京城制作元宵的高手。清代诗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词》中写道:“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说的就是马思远的元宵。

除了皇宫里张灯结彩,当时的北京城里,元宵节也一样热闹非凡。在明代,百姓们主要观灯的地方在王府井的东边,这个地方因此就被叫做“灯市口”,在今天的北京依然可以找到哦。

过完元宵节,这个“大年”才算真正结束。人们收拾好过节的心情,开始筹划新的一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皇宫里过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