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苏雪林楚辞学“域外文化说”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域外文化来华传播。苏雪林主张西亚文化曾二度来华,一次在夏商前,一次在战国中叶的屈原时代。到屈原时代,第一次传入中华的域外文化已融入中华文明,已存在于屈原的知识体息中,所以屈原很自然而容易的就接受了第二度来华的域外文化。这两次传来的域外文化并不单指西亚文化,应该还包含了印度、希腊、埃及等其他文明文化,但基本上以西亚文化为宗,苏雪林曾从传播者的角度论述了此方面,她说两次文化的传播者不一定全是西亚人,尤其第二次可能是接受了西亚文化遗产的希腊、波斯、印度等国学者,这些学者的文化面貌和文化精神,与西亚文化相比还是十分相似。所以在苏雪林楚辞学中,关于域外文化的研究,以西亚文化为主,还包括了印度、希腊、埃及等文化研究。这些世界古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态精神有很多相似之处,苏雪林通过比较研究,认定其同出一源,即西亚。

二是域外宗教神话。这是苏雪林楚辞学“域外文化说”的核心,包含了《九歌》神系、《天问》神话部分、昆仑神话等。神话的产生往往与宗教信仰有关,楚人重巫,苏雪林认为《九歌》全部为祭歌,歌主为九重天的主神,九重天为西亚文化中的七重天之星所演化,有西亚甚古时期的七星坛建筑为佐证,九重天系统之神传入中国很早,战国列国都已有相关知识,后外来文化第二次大量进入,屈原把关于九重天的新、旧资料混合而撰作《九歌》。《天问》神话部分包含了三个神话:旧约·创世纪、后羿射日神话、印度诸天搅海,这三个神话都有一个共同情节就是关于“不死药”使生命永恒,苏雪林从其共通性中找出屈原创作《天问》受域外文化影响的证据。苏雪林《昆仑之谜》、大西海等神话地理的考证,则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从全世界的范围来找出各个文明的神话中所涉及的地理的共同点,从而证明世界文化同出一源。苏雪林楚辞学在构建中国神话系统、梳理世界各类神话及其相似之处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中国神话系统是否来源于西亚而形成则是需要质疑的。

三是域外文化分子。苏雪林认为《天问》为“域外文化知识的总汇”。苏雪林把《天问》整理分为天文、地理、神话、历史和乱辞五部分,其中不仅天文、地理、神话部分包含了域外文化知识,历史和乱辞中也有不少域外文化分子。苏雪林说《天问》内容包罗万象,结构精密绝伦,“天文、地理、神话、历史每个问题彼此钩连,顺序而下,则又如观音黄金锁子骨,看似一堆零乱的骨骸,一提起才知黍骹寸骼,各在其位,连结牢固,整然在目”,甚至认为《天问》的体裁也受域外文化影响,可能是《圣经》,或者是印度《吠陀颂》。《旧约·约伯记》几乎全部是对话形式,尤其是 38 章以后,用提问的方式谈到了宇宙和自然界种种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