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下属遭遇反击?不是下属不听话,是你不懂这三个逆向思维

我认为这个问题也极具代表性。咨询者王霞说:

“您好!我是一名餐饮工作者,目前主要担任前厅主管一职,负责店内的日常接待与日常工作安排。虽然我看似担任的是主管一职,有一定的管理实权,但最近却在实行管理权益的时候遭遇到员工的反击。昨天我在开班前例会的时候,当众批评了一位同事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想到这位同事不仅不虚心接受批评,还当众反击我,与我争论了几句。要不是其他同事帮忙劝导那位同事,估计我真的没有台阶下。面对这种不听话的员工,我该怎么办?”

“您好!请问这类似的情况是第一次发生么?”我问到。

“不是,这类似情况发生了几次。只不过发生的频率不高,但每发生一次,对我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这种事情全都是在公共场合发生的还是私底下也有发生?”

“全都是公众场合,都是在开班前例会的时候,我对他们进行批评时发生的。”他回答。

如往常解决这类似问题一样,我依旧让他捋一捋问题发生的根源在哪里。这位朋友告诉我“显而易见,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不听劝,甚至于不懂规矩,不懂得如何尊重领导,思想觉悟不高,不然也不会三番四次的发生这类型的事情了。”

看完了他的回答,我的内心实则有些忐忑。因为从内心深处来讲,我并不觉得问题的全部根源出自员工身上,反倒让我觉得这位朋友的管理觉悟还有所欠缺。员工之所以为员工,思想觉悟不高、不好管、不懂规矩这些纯属正常,如果他们都具备管理者的思维,都会做管理者的事,那么就很有可能是管理者而不是普通的员工了。

管理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多都是可以规避的,但前提得是管理到位。”虽然这句话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但我觉得说得很在理。身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点,那就是问题的解决者。换言之也就是说,管理者无论职位的高低,思想高度应该站在与岗位同一水平线上甚至更高水平线上,解决工作范围内的问题是职责所在,而不是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对于这位朋友来说,他批评员工的目的就是要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错误,但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却遭到了员工的反击。那么他的工作职责就是要寻找原因,解决这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员工正面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杜月笙曾说过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三碗必吃且难吃的面,分别为“人面、场面、情面”,这里撇开场面和情面,我们重点来讲一讲人面,何为人面?人面也可以理解成“活得体面”。体面不仅仅来源于自身拥有的本事所带来的底气,也来源于别人的认可。

身为一名领导,同手底下员工相比虽然在职位等级上高人一等,活得也够体面,因为有足够的话语权,所以会使人产生一定的优越感,从而容易无视他人的尊严,容易忽略人生来就想活得体面的事实。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员工,当你犯错的时候你的领导在班前例会上当众批评你,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即便你不会与领导进行争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一定会觉得羞愧,一定会觉得很不爽,因为领导的做法丝毫没有顾及你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你来说,领导的做法让你当众出丑,颜面尽失。

所以,如何保全员工的颜面是每一位管理者必不可学的为人之道。

最后我给这位朋友提出以下三个解决办法:

一、作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有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员工很多时候犯错是因为他们不懂规则,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所以,学会从自身寻找问题就变得尤为的关键,管理者其中一项必备技能就是解决问题,而非给自己制造问题。

二、学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员工之所以会当众反驳,不外乎两点,心委屈了与为了保全个人颜面。众所周知,一个受了委屈的人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当员工觉得不被理解的时候,会很容易激起内心的反抗欲望;之前已经说过无论什么身份的人都爱面子,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现实的职场当中很普通员工会为了保全个人颜面而不惜舍弃自己的工作,因为在他们看来工作丢了可以再找,而个人颜面一旦扫地就等同于失去了自尊。

三、批评要讲究方式与方法,不是谁都能当众接受领导的批评。兵家有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作为领导,想要当众批评员工之前,一定要摸清员工的性格,然后再决定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当众批评;通常来说,私下批评达到的效果会更好、更容易被员工接受。

身为一名管理者,你一定要考虑“批评手底下员工遭遇反击”这个切合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旦手底下员工不给你面子甚至唱反调,那么一定会给你的管理权威带来一定的折损,如何扭转局面,最终达到你想要的结果,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所以一定要培养这三个应对“遭遇员工反击”的逆向思维:

一、智慧的管理者,都具有远见,能沉得住气

虽然看《楚汉相争》这部电视剧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但剧情中有这样一幕情节至今记忆犹新。刘邦在和项羽相争之时,将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由刘邦率领,一路由大将韩信率领。刘邦被项羽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大军被围困,可谓九死一生。

与此同时,韩信却一路东进,打得敌军节节败退。并且攻下了齐国,齐国可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国家,韩信听说刘邦吃了败仗便沾沾自喜,自己的野心也逐渐膨胀。某天,韩信的心腹对他说“将军战无不胜,何不自立为王”韩信本就野心膨胀,听心腹如此一说,便派信使去面见刘邦说:“韩将军在前线一路东进,如今又攻下了齐国,能不能封他为假齐王?”

刘邦一听,勃然大怒。当时张良见此状,便连忙暗示刘邦,刘邦看懂了张良的暗示,便改口骂道:“这个韩信真令我失望,我多次说他没出息,他还不服,如今打了这么多胜仗,连齐国都被他打败了,还那么没自信。我回头派专使册封他为真齐王。”

刘邦这一骂,便让信使信以为真。

信使走后,张良说:“如今大王连连失利,而韩信连打胜仗,现目前只能以退为进,先稳住他,否则后果堪忧。”

刘邦说:“这次封他为齐王,他的野心会更加膨胀,不过多亏你提醒,否则后果真不堪设想。”

不久,刘邦便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册封了韩信为齐王,暂时稳住了他,这也楚汉之争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最反感臣子有太大的野心,因为这会威胁到自身的地位。刘邦听完韩信的试探性要求之后,实则内心很是愤怒,甚至连斩杀韩信的心都有了。但由于自身目前的处境堪忧,他依旧满足韩信的要求,否则韩信自立为王的机率一定很大,到那时他就真的进退两难了,于是刘邦采取了以退为进,最终才稳住了韩信。

韩信的最后结局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大汉朝基本稳定之后便被刘邦顺理成章的斩杀。

他的管理启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你管理处于被动的时候,要学会顺势而为、以退为进,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的颜面与工作顺利开展。同样的道理,在你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让下属做一个“听话”员工之时,一定要做一个智慧的管理者,有远见,沉得住气;等待时机成熟之时,你就可以一举达到你预期的目的。

二、保全员工面子的同时,实则也是再为自己铺路

毫无疑问,很多管理者会有陷入这样一个思想误区“因为我是管理者,你是下属;所以,我说的任何话都是对的,我在任何场面说的话都是对的,即便是批评,身为下属就一定要无条件服从。”

对于一名管理者来说,为了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管理目标,采用一些列自以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实则并没有错,但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最终是否真的能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目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采用的管理方法是否实用。

在工作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下属,下属容易犯错实属正常。很多管理者为了避免这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便在公众场合拿此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随意的指责与批评,以此来达到警示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做即便被指责被批评的员工不会公然反击,但在心里也会留下一道阴影,从而对此员工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面对下属所犯的错,身为管理者一定不要盲从的对其进行公众批评,员工如管理者一样,实则都爱面子,都会为了维护自身尊严而做出一些不计后果、有损领导颜面的事情。人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彼此基本尊重之上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顾及员工颜面,只要不是太大的错误,有时候私下说服教育,往往比当众批评警示达到的效果更好。

智慧的领导擅于攻心,他们懂得如何保全员工面子,只有让员工真正的信服自己,才会尽心尽力为自己效力。

三、正话反说,用表扬代替批评

心理学家认为,利用大脑“懒”的规律,能让说服对方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因为人的大脑,更喜欢接受肯定性的表达方式。这也就直接说明了同批评相比,为什么更多的人容易接受赞扬。

打个比方,作为下属的你没能按时完成领导所交代的任务,因为这任务对于你来说难度系数比较大,但你不能对领导说出直接原因,所以事实就是你没完成任务,你已经做好了向领导坦白可能要挨批评的准备。

当你将工作进度汇报给领导的时候,让你出乎意料的是领导并没有批评你,相反的还这样夸你“已经很不错了,只不过还需要努点力,一定会有所突破,相信自己。”听完这句话,你有何感想?有没有觉得备受鼓舞,有没有觉得原来领导是如此的器重自己,不仅没有批评自己还给自己加油打气;那么,下一次做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一定会全力以赴去做好,不让领导失望?一定会。

这就是正话反说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还能在无形之中带给人愉悦的氛围。

身为管理者,建议学会这种正话反说的技巧。试想一下,在你想要批评下属工作不到位的时候先对其进行一番表扬,然后再说出下属工作的不足之处,与直接对下属进行批评指责,哪种方式更容易令人接受?

一定是前者。正话反说的作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通过适当的肯定与否定,往往更容易打动人,更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在表扬的同时也指出来下属的对于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比正面的话显得更有分量,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评下属遭遇反击?不是下属不听话,是你不懂这三个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