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掌控习惯》

一、微习惯的力量

1%的改变并不会引起注意,但从长远来说,它却意义非凡。如果每天进步1%,当完成时,进步达到了37倍(复利原理);如果每天没有进步,那么实际情况任何改变,只是原地踏步。

目标是好事,它能让明确方向,就好像指南针一样,可它并不能让我们进步。目标明确方向,那么体系是促进我们前进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在自己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所做的所有的规划,这表示体系。

当目标不变,则需要落实体系。简单一点,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实行自己对未来做的种种规划。可能自己的规划实行起来有点困难,于是便不断探索漏洞,改变规划中的规则,确保自己的行动能够正常进行。

这1%就是是细节,改变细小的结构,最后很有可能影响整个积木的结构。

二、塑造身份是改变习惯的开始

改掉习惯之前要先改变模式,更换低配身份标签。

错误的模式:成果——过程——身份

例如:成果,我想“养成阅读习惯”——过程,我需要“我要阅读一本书”——才能显示身份“爱读书的人”

这个模式是错的,下面展示正确的模式:设定身份——制定过程——产生成果

例如:身份“我是读者”——过程“我在读书”——最后“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必须转变思维,才能改变习惯:我不是要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读者;我不是要跑马拉松,而是成为跑步者。

撕掉颓废的标签:我不是早起的人,我不擅长和别人交往,我不怎么会爱运动。

给自己贴上新的标签,积极的标签:我是个自律的人,我是跑者,我是读者。

改变身份需要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的积累。证据。想养成好习惯,先要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一点一滴累积的证据,证明自己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目标是一个方向,并非达到的彼岸。确定身份,成为什么样的人,向着目标前进。毕竟读书是为了做人,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三、习惯的构成原理:提示,渴望,行动,奖励

栗子一:逛街的时候,闻到了烤肉的香味(提示),肚子有点饿,想起烤肉入口时麻辣多汁的口感(渴望),然后进去烤肉店(行动),吃了一顿(奖励)。

栗子二:天气很热,刚打完球,旁边有一家小卖铺(提示),想着要是能喝一口可乐就好了(渴望),于是进了小卖铺(行动),买了可乐,痛快的喝了(奖励)。

栗子三:闹钟响了(提示),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不能打破早起的习惯(渴望),立即起床,关掉闹钟(行动),心理暗示我很棒(法术奖励),接着来一杯香甜的咖啡(物理奖励)。

要想改变习惯,那么打破习惯中的那1%就好了。

栗子一:见到香烟的盒(提示),就想抽烟(渴望),拿出了香烟并点上火(行动),吸了起来,感觉好多了(奖励)。

隐藏提示是一个方法:不要再买香烟了,剩下的丢掉(隐藏提示),想要吸烟时提示自己不要抽烟(打断渴望),抽烟要下楼买(行动制造麻烦),下楼买烟后,抽一根便丢掉(将奖励变成惩罚)。

虽然不能一次便改掉习惯,但是打破了习惯的链子,那回路便会慢慢分裂掉,最后垮掉。

栗子二:跑步习惯,下班后,手机提示跑步时间到了(简单粗暴的提示),决定成为跑步(渴望变得有吸引力),穿运动鞋上班不用换鞋子,回家路上可以锻炼身体(行动简单便捷),回家后产生成就感(法术奖励),用手机打个卡(物理奖励),自己有愉悦感。


习惯法则一:养成法则

1. 提示:要显而易见,简单粗暴

2. 渴求:变得有吸引力

3. 行动:让行动变得容易

4. 奖励:变得愉悦开心

习惯法则二:破坏法则

1. 提示:从娘胎中杀死

2. 渴求:让他欠缺吸引力

3. 行动:让行动变得有阻碍

4. 奖励:让奖励变成惩罚

习惯养成小技巧:

1,连招

栗子:(健身)看见楼梯,走楼梯。

            (冥想)看完手机,冥想1分钟

2,高级连招

栗子:起床后喝杯白开水(喝水习惯),喝完准备运动跑步(健身习惯),运动后准备看书(阅读习惯)。

3,改变思维:把“要”和“想”的转变,改变为积极的想法。

把“我要上班”改变成“我想上班”

把“我想运动”改变成“我要运动”

4,创造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告诉自己坚持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没有,那就瞎掰一个骗自己。

5,制定奖励:写健身日志、早起打卡……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掌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