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观评

水灵第一次试课我班,为了更好的衔接第二课时,保证统一思路,以及协助本节课的课堂纪律,我跟着一起顺了一下。

这节课思路清晰:

从丰子恺的《白鹅》导入,一、检查预习字词、正音,处理多音字薄,指导书写貌,二、通读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找出文中统领全文的关键语句,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总分总),品读第一段,感受作者语言风趣幽默以及拟人的表达方式,接下来借助表格梳理各个手指的姿态、性格、作用,初步提取信息,对比各手指的不同。三、从三方面重点细品大拇指,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导朗读,感受大拇指吃苦耐劳,不讨巧的特点,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感悟感悟大拇指的写作手法迁移运用到小片段五官描述。

本节课问题:

1.时间分配需要调整。整体前松后紧,对大拇指重点品读的时间比较仓促,不管是指导读还是分析都没有深入进去,所以在提取方法和指导片段描写时时间不够,可以把前面表格梳理放到预习单中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对照概括即可。

2.丰子恺的语言幽默风趣,这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怎样让学生去更好的体会语言表达而不是文本内容,也这是需要去关注的,是否在对比表达中重点落实一下。作者是怎样将普通的五指写出来的,而不是更多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3.课堂容量不是很丰满,原因可能在老师的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挖掘的点太浅显,仅仅在文字表面,或者文本内容上做文章,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项硬伤,解读的角度,广度,视角因自身的局限性很难突破。只能看到大多数人看到的,孩子们稍微一思考就能找到的一些东西,更多的课堂流程放在学生到文本中去提取现成的语句或词语,或者用自己粗浅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上,而深一层次的思维活动很难被触及,所以给人感觉这节课有点浅,需要再深入一步。具体怎样深入,深入到哪个层面,需要在反复朗读,思考中去寻找突破口,虽然有点难,但可以尝试一下!

4.指导写话,作为语用环节,要有明确的指导,学生训练的点是什么,对结构的练习还是对作者风趣表达的模仿练习,还是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进行迁移训练,还是这些综合训练,但不管涉及哪一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大拇指这一段的完全吸收之上,学生们才能精准的学习运用。所以在品读这一段时要沉住气,带孩子们深入到文本中去。

课堂是不完美的艺术,总会留有些许遗憾或不足,这可能就是其魅力所在吧,每节课留下的遗憾,都让人期待下一次再精进一步,在不断探索尝试中提高自我鉴赏,在与同伴交流中不断思想碰撞,再完善、再挑战,再一次踏上自我革新的征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指》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