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初候:獭祭鱼

“雨水”这名字真好,让人一看就生欢喜心。

春季北方少雨。几场春风下来,鼻孔里干的难受。心里边也觉躁得慌。这就尤显雨水的可贵。于是便有了“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明朝大学士解缙春日雨后出门,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旁边几个和尚见了,不觉大笑。解缙顺口说道:春雨贵如油,下的满街流。摔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解缙以才思敏捷、足智多谋见长。其擅作对联,有一则故事也颇有趣。文人大多爱竹,解缙也不例外。而对门一富户院里便有大片竹林。于是解缙便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家藏万卷书,门对千竿竹。富户不想被对门占了便宜,让人将竹子齐着院墙砍去一截。让你看不见。解缙也逗,拿起笔来将对联下方各添一字:家藏万卷书长,门对千竿竹短。富户一生气,干脆将竹子全挖了去。解缙倒不着急,就在下方又各添一字:家藏万卷书长有,门对千竿竹短无。当然这只是传说,当不得真。可他的号就叫春雨,看来还是与春雨很有缘分的。

雨水,顾名思义到了下雨的时节。草木初生需要滋润,老天就安排了这么一个节气来行云布雨。足见其造化有情,恩及万物。其实雨水是气。二十四节气分十二节,十二气。一年十二个月,大致每个月一个节,一个气。一般月初为节,月中为气。辛丑年立春早,节气也就提前了。平常年份大都在正月十五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正好为植物布施甘霖。“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这么巧妙,让人不能不心生敬畏。

雨水三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第一候“獭祭鱼”,是说水獭捉鱼之后,像上贡一样陈列岸边。这可能与水獭的习性有关。冰雪消融之后,水中鱼儿多了起来。水獭捕食比较容易了。可它习惯捕鱼之后不马上吃掉,而是将其摆放在水岸或者石块之上。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奉祭。

水獭这种动物分布很广。据说各地都有。古人观察到这一现象,便将其作为雨水节气初候的候应。不过我却是没有见过。看图片形状像狗,有的地方也叫它为水狗。水獭多筑窝在河边、湖岸,一个口在水下,一个口在高处。资料介绍说水獭的窝可深达十几、几十米,而且里面还非常宽敞舒适。可见其非常聪明和具有智谋。前几天看一个视频,竟然有人还将其当宠物豢养,并且还用绳儿拴了到大街上去遛。小模样萌萌的,十分讨人喜欢。

有意思的是,獭祭鱼这种自然现象,后来还被人借用到了诗文创作中来。人们将写诗作文时的典故堆砌比作獭祭。而且唐代大世人李商隐还无辜躺枪。传说李大诗人写诗之前,习惯将典籍陈列书案,然后从典籍中找灵感,找素材。时人便讥讽他写诗像獭祭鱼。并且提溜出他的《锦瑟》一诗作证。说《锦瑟》短短八句,竟有八处用典。虽然其八处用典我没详细考证,但说实话,我对李商隐这首《锦瑟》还是十分喜欢的。单是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然,就足以让人击节赞叹了。尤其是“无端”两字,简直称得上是神来之笔。不信你试一下,不会再有另外两个字能够如此此巧妙和不可替代。

引经据典是文人的通病。读书越多越容易这样。满脑子的经史子集,一肚子的儒道墨法,难免一提笔就涌上心头。有时也不是故意想“掉书袋”,实在是情不自禁,按捺不住。不过知道了“獭祭鱼”这个掌故之后,还是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多说平常话,少用书中语。免得一不留神,犯了“獭祭”的毛病。

今年雨水前下了一场小雨。接下来是两天北风,低温重新回到了零下五六度。其实这才是雨水时节该有的天气。乍暖还寒,阴阳交错,冷热不定。认真观察一下,气候基本上也是大致五六天一个变化。所谓冷不过五六天,热不过五六天;晴不过五六天,阴不过五六天是也。

这也像极了人生。《道德经》讲“无陂不平,无往不复”。人之一生,顺境和逆境也是如此。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泰极否来,否极泰来。总是在这种变换之中来回转变。有些朋友一得意就忘乎所以,一失意就垂头丧气,就是没有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天地之间有大道,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给人以提示。日中则昃,月满则缺。秉持“中道”才能持盈保泰。想想那些自高处跌落或者身处低谷的人士,真该好好返回头去,从深厚的农耕文化中吸取一些养分。毕竟,这才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水初候:獭祭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