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在第三章里面提出了四大社会的乱源,叫做名利欲知,所以他首先就提出来不尚贤,使民不争。老百姓争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个名吗?考了进士才能当官,那就拼命的去考进士,你说你要有才有德才能够被重用,那么他就拼命的去追求才德,所以才造成历代都有忠臣不忠,贤臣不贤的现象。
表面上看他是忠臣,最后才发现他是个大奸臣,表面上看他大公无私,最后才知道他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人。历朝历代,这种事儿太多了,所以老子是一针见血。他说你整个社会如果崇尚贤能,崇尚有才德的名,就会造成很多虚有其名,无才无德之人,要装得有才有德来谋取位置,这样整个社会就朝那个方向去竞争,适合不适合的都去追逐那个位置。
明明这个岗位需要一个刚正不阿,真正有贤德的人来,结果来了一个卑鄙小人,能做好的不在位,在位的又做不好,尸位素餐,这对整个社会是不利的。
其实,老子这句话我们好好的感悟,名可名,非常名,是让我们不要崇上任何的名号,就不会盲目的、不顾一切的、不择手段的去竞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现在为什么会有小偷?为什么有强盗?就是因为有难得的东西,有宝贵的东西,有大家公认的奇珍异宝,他才会动歪脑筋。要是大家都不认为这个东西值钱,偷盗回来又有什么用呢?一个石头可以称为艺术品,一个古董价值连城。这就是,贵难得之货,你看这个东西觉得它很贵重,然后把它的价钱炒得很高。本来没有什么,马上就变成奇货可居,马上就变成大家不顾一切抢夺的对象。
正常的手段,拿不到就去抢,就去偷就去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其实就是金刚石,成分是碳元素,在地球上储量巨大。他本来就是一个石头,却被商人炒作成难得的珍稀植物,还和爱情挂上了钩,宣扬说这个东西代表永恒、幸福、甜蜜的爱情,最后这么一小块石头,居然价值上万。
当金刚石被命名为钻石之后,由此引发的盗窃、抢劫、人命案还少吗?假如,金刚石还是曾经的无人问津的石头,又有谁会去抢?谁会去偷呢?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不要表现出我喜欢什么。比如,一家公司所有的中层干部都喜欢打高尔夫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老板喜欢打高尔夫球,突然间大家又去钓鱼,就是因为这个总经理他喜欢钓鱼,上面的人只要表现出我喜欢什么,下面就全乱套了。
什么叫欲?就是基本需求以外的东西叫欲。千万不要把欲解释成欲望,说老子反对人有欲望,不是这么回事儿。人为了基本生活有基本的需要,有基本的需要不叫欲。基本的需要是我们本能需要,我们本身的需求,其他的才叫欲。
老子说三句话,就告诉我们社会之乱源就是崇尚贤明,就是贵难得之货,就是把基本需求以外的那个欲望强烈的表现出来。那出现这些现象要如何对治呢?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你要把心里头那种贪念把它虚掉,让他不要用。可是现代人做起来很难呐。你看在家里面,一个小孩子根本就没有贪念,它就像一张白纸,但是我们这些大人会引导他有贪念,这样的贪念会害了她一辈子,让她一辈子痛苦呢。痛苦从哪里来?从心里来,它含有欲何之的功能?
你看所有的愿望都是从心里产生的,所有的知识都是摆在心里头的,然后你才知道这个,明白那个。可是话又说回来,知道那么多有什么用呢?你又不是百度,再来看实其腹,正好跟虚其心是相对应的,你要让他肚子填的饱饱的,满足他基本的欲望,然后你才可以去疏导。不是禁止,也不是压制,是疏导,去减少他的贪念。但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一个人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他反而会比较单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需求,他只想着怎么把肚子填饱,肚子填饱了就谢天谢地了。
可是有了钱之后,他就不安分了,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骂人,动不动就想歪点子,有句话叫什么?饱暖思淫欲。所以,虚其心,实其腹,这里面有很多很多巧妙的地方,我们还是要从《道德经》其他的章节来加以讨论。在这里我们先放一放,以后我们会说,那到底我们要怎样对待百姓呢?你要让他温饱,我们今天叫做小康,然后再实施教化,这个教化是无言之教,而不是下命令,不是规定那样没用,要让他能够把这些喜欢奢侈、爱好虚荣、贪得无厌的这些欲望把它虚掉。
为富不仁,为什么会不仁,不是富的问题,而是不仁的问题。我们常常觉得好像圣人都叫我们不要有钱,叫我们清贫度日,那是不对的圣人是不会反对我们合理的赚钱,也不会反对我们身居高位,富没有关系,但是你不能不仁,为什么可怕?因为他带头扰乱人心,败坏风气,所以很多人讲钱是我赚的,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是不对的,这样子会是有伤天理,为什么?因为富人是人群关注的焦点,所以你的一举一动大家会去模仿。
我们再看下一句,弱其志,强其骨。强其骨比较好理解,就是强健体魄,多运动,少动歪脑筋,弱其志。我们今天不弱其志,而是鼓励你要立志,你要定下一个伟大的目标,定一个严格的计划,这样就有可能演变成什么?演变成争强好胜。
我们有很多的父母就是把自己的一些虚荣心建立在小孩子的痛苦上面,到处争强好胜,要争第一,那你是在害他还是在爱他?然后下面那句话就是很多人误解的,常使民无知无欲,好多人因为这句话骂老子,骂道家。那不是愚民政策吗?不是的,就算民智未开的时候,偶尔愚民还可能,民智已开,你觉得还能愚民吗?那是天方夜谭,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老百姓是有求知欲望的,他们会自己寻求答案的。所以,不要用这种思想去看道德经。
常使民无知无欲。无知,就是没有争名夺利的心志,因为不聪明的人他也不会去伪装自己,聪明的人才会花言巧语,明瞒暗骗。现在我们一提到志啊,智商高,聪明好像是堡义词,其实都是不太好的都是缺乏大智慧的,慧远远要比智广弘博大得多。无知无欲,无欲是不要有贪念,我们已经讲过了,基本生活需求要满足他就行了,不要有过多的攀比,过多的欲望。
我们看到隔壁起洋楼了,我们也在家盖洋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盖起了洋楼,最后谁倒霉,自己倒霉,落下了一身债,一辈子做房奴。
无知无欲,意思就是你过正常生活,不要和人家攀比,为什么要让老百姓无知无欲?老子讲的更妙。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不敢为的意思,就是不敢胡乱作为,是让那些有聪明才智的人不敢胡乱作为。
一个老师,本来好好的教书,也不想着收学生家长的礼金,结果有一个家长脑筋比较活,给了老师钱呢,其他的家长也只好跟着送了,这不就乱套了吗?现在就鼓励大家,你有聪明才智,你要创造,你要搞出新花样,你要有新套路。不对,全走错了。
过度的生产,过度的消费,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他这个不敢为,将来也是我们重点要讲的。
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第三章的结论,不去违背自然规律,没有好,自然就没有坏,你能把这些削减掉,你就无不治了。你不管去管什么,都管得好好的,治理什么都治理得非常有境界,不是只有君子没有小人,而是君子能够认其所长,小人能各安其分,不去做坏事。
这就和谐了,这样世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