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子午线》读后感

人生不到最后,不知道结局。

看一本书也是如此。

记得《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开头,我没有觉得它有多了不起,中间很平常,但越到后面,所有的伏笔都有了回应,真正的精彩也就浮现出来了。

看《血色子午线》也是一样的,刚开始看得云里雾里,本身麦卡锡的文学也很冷峻,差点让我放弃。疫情封控,家里的书都读过了,才拿起它决心啃下去。这样越看越想看。

这边耗费麦卡锡十年时间的力作,,阅读了几百部相关历史书,考察了书中出现的每一个地点。这样一种有历史背景的写作,内容就是血淋淋的战争,虐夺,如何来写,真的很考验一个作家的能力。

无疑麦卡锡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他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人的历程。甚至小说的主人公都没有给他一个名字,只是 由他串联起法官,格兰顿等人组成的头皮猎人队伍。

这是美国的扩张史,也是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头皮猎人就是那种背景下的产物。州政府高价收购印第安人头皮来鼓励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都是人性的丧失,人类的悲剧。

写这样一种非常让人悲愤和压抑的事情,作者的基调非常重要。麦卡锡既不悲悯,也不是机械性的复述。他深得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之精髓(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也就是说,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形象的背后。 见诸笔端的只有那八分之一的冰尖。 不绑架他人的思维,不把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强加给读者,真正的好作品不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所以全篇读下来给读者很大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麦卡锡在历史画布上涂抹了很多层色调,就像搭建了多重迷障,让这段历史的广度和深度无限拉伸。

血腥和暴力,也超越了我们以往的想象。我在阅读的时候,都会自主带入血腥的杀戮。但我还能承受,并未有任何不适。麦卡锡坦诚生命原本就是血淋淋的,不相信人性会有改善,也不相信全人类可以和谐相处。我也赞同这一点。

在阅读时,现在进行的俄乌战争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深刻的理解。我看着书中的屠杀和对抗,想象着俄乌战场中存在的相同画面。

这本书与传统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截然不同,但我觉得它带给我的震撼更大。社会有它光鲜的一面,也有它阴暗的一面。我们都要能看得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血色子午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