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line

某次和爸爸聊天,听他说起我小学的时候,总是放学一回家就写作业,认真仔细地完成以后才去做其他的事。高中时的事情很多都记不太清了,但记得某次快上课之前一个同学说的:“你居然还没做完作业,小学生都是先做了作业再玩的。”

  嗯,越长大越不如小时候了。

  拖延,成了一种习惯。在临近deadline时仓促地完成任务,成了常态。就像昨天在上交期限前半天才完成的专业课作业,完成却不完好。

为什么呢?为什么小时候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反而变难了呢?

  我想,可能是外界的诱惑变多了,而对该完成的任务不够喜欢,故不够热情。

  手机游戏、综艺节目、电视剧和各式各样新奇有趣的软件,充满了我们的手机,也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阻碍我们完成任务的诱惑,这些都是小时候的我们没有的。于是我们会常常遇见“明明只是想拿手机看时间,结果一不小心就点开了其他的东西,一刷就是几个小时过去了”这样的情况。比起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些“闯进来的诱惑”不费脑子,还有强烈的娱乐性,这时惰性就发作了,并且很难自制。

  当然,除了这些外来的诱惑,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是没有热情。

  我总相信,若是足够喜欢,足够渴望,足够热情,多大的诱惑都只是外界喧嚣罢了。而我们,对于那些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常常是不喜欢的,只是“完成任务”而已。

  我想,也可能是因为“经验丰富”,对于“完成任务”,我们是“自信”的。

  就像高中时候拖延做作业,是因为做了太多作业,形式却未曾变化,明白了“作业永远都做不完”的道理,对自己的要求也随之降低,在心里树立了“完成就好”的标杆。而当我们有了第一次在deadline之前完成任务的体验以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反正我最后一定能做完的,不着急”,再不济,总会有人写完了的,抄抄就好。

  除了前面说的那些,我想拖延还和我们不再规律的生活有关。

  小时候生活是规律的,在父母的影响或是强制下,一日三餐,早睡早起,始终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而长大以后,时间属于自己了,变得自由了,时间规划荡然无存,熬夜成了生活的常态。我记得许渊冲先生说过一句类似于“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就向夜里借”的意思的话。这句话是很有意思的,熬夜便是向夜里借时间,许渊冲先生这样做了,我们也这样做了。可不同的是,许渊冲先生是为了自己的翻译事业废寝忘食,而我们明明可以在白天完成任务而不需要从夜里借时间的啊。

  我不敢说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浪费是个不太正面的词语。我们只是把时间花在了别的我们想要做的、能给我们带来娱乐的事情上了,这也算不得是浪费时间。我只是觉得我们或许可以向小时候的自己学习,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再去休息,娱乐,做别的事情。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可以把完成努力地变成完好,可以在deadline以后不让自己觉得愧疚,后悔。

怎么克服拖延呢?以下提供一些自己的小方法,我也在努力克服中。

把诱惑之源,比如手机之类的东西放远一些,甚至可以放在别人那。比如在寝室可以放在某个室友那里,一个人在家里可以放到离自己的最远的房间里去。不要想着拿手机看时间,在身边放一块手表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对于热情这件事情就不强求了,喜不喜欢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的。(而且有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确实很令人……)

给自己心理暗示。把事情想得难一点,主动把deadline提前,自己给自己定个期限,同时尽快开始。当我们开始了一件事情以后,在没有被外界打断或者遇见无法处理的难题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依靠惯性完成的。而开始,对于不想做这件事的我们是最困难的部分。不妨在自己想要开始之前给自己一段时间的心理暗示,比如“我要做这件事情”,“我必须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做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件事情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但它真的就是我们需要的。一年有四季,一天有白天黑夜,世界是规律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也要规律。

除此以外,身体健康才能做想做的事情,这是我们肉体被束缚的现状。无可改变,不如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Dead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