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共读打卡整理

破冰行动(第1天)

对于《朗读手册》我的期待值是10分,因为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但是阅读的念头一次次被搁置。寒假参与了橡果《儿童阅读指导师初级认证》第七期的学习,更加坚定了阅读教学这条路,那么《朗读手册》是必读的,因为现阶段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小学,乃至学前家庭教育,期待阅读解惑。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是八年级,班里有一半的学生很少读书或者不读书,而这些学生也是学习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期待。而相反的班里努力向前,孜孜不倦的求知的是那些爱阅读,并且记录阅读,不断思考的学生,他们可以迅速的做完作业,拿出自己喜欢的书,享受读书的快乐。

阅读丰盈内心(第2天)

记得之前听过一句话: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是教孩子学会,而是让孩子渴望。阅读也是这样,读书每个人都会,但是渴望会激发一个人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一种不尽力量,孩子在渴望阅读中可以走的很远,在渴望中内心越来越丰盈。

作者在论述中说了五个定律,这五个定律是有现实意义的。读的书越多,越会发现广阔的世界,在更广阔世界里越显个人渺小,个人的渺小促使自己人生路上不断的去探索,去追求,去突破。

作为老师,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字,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同时我读的书学生也回去争相阅读,读后会和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最喜欢的是阅读分享课和“你读我听”的课,在这些课上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作为家长,在两个孩子成长中,睡前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小女儿不读故事不睡觉,大女儿每晚都要读书,她自己说,不读书感觉缺点什么,也许这就是小时候我坚持每晚读书养成的习惯,或者说在她们的心里种下的种子。

点燃阅读之火(第3天)

阅读完今天的内容,我想要说说两个阅读定律:一、人类是追求快乐的。阅读本身就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只是当我们提出一些阅读之外的条件时,就会削减孩子的阅读热情。就比如说: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孩子蛮开心的,读完后你说写一篇读后感吧,这时孩子蔫了,下次孩子也许就不会主动热情的去读了。这就像本来带孩子去旅游,出发前告诉孩子回来要写游记,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打击了。

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这是显而易见的,还记得学习橡果儿童阅读指导师初级认证的课程中说到的,阅读要达到海量阅读,才会有质的变化。这个我在我家大女儿身上发现了,记得三四年级的作文写的语句不通,错字蛮多的,但是她自己喜欢读书,我也没有规定一定读什么,她的很杂:《十万个为什么》、经典童话故事、《笑猫日记》系列、《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神奇的书屋》、《小鹿斑比》等等,她在四年级前读了大量的书,也没可以写读书笔记。五年级第一篇作文让我看到了质的变化,作文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内容充实,表达流畅,比我带的七八年级有的学生写的好,而且她自己说,她最不怕写作文,提起笔有话说。我觉得这就是积累渐进的表现。我班里作文写的好的那几个同学也是,每天中午进教室当别人在奋笔疾书写作业的时候,他们再乐此不疲的读自己喜欢的书。

静待花开(第4天)

今天读完了第一章“为什么要大声朗读”,作者用大量的数据告诉我们朗读带来的改变和好处。这些数据可能有人不相信,但确实摆在眼前。虽然这是外国人写的书,但是我相信在今天这个时代,阅读的迫切已不言而喻,我这里说的不仅仅是功利性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播种和传承。

在这一章里,欧尼尔在陆文堡中学的的做法深深地吸引了我,他重视阅读的快乐和重要性,他的做法让人不得不叹服,坚持每天以10分钟朗读开始每天的学习,以10分钟默读结束学校的学习,这样的做法是惊人的,学生开始对阅读感兴趣,每天在默读时间读自己的感兴趣的新书。一个面临关门的学校,一年后成绩突飞猛进,第二年学校声誉变好,入学人数明显增加。这就是阅读带来的改变。

全民阅读如何实现呢?先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正如文中一个修女说的“即使最忙的人也会为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挤出时间”。我们都知道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总会说,上课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呢?课本都上不完,习题做不完,哪有时间读书,我们恰恰忘了,正是由于我们的孩子阅读量少,理解能力弱,所以上课讲的听不懂,下课题目不会做,在恶性循环中往复,耗时耗力不出成果。所以挤出时间坚持给我们的学生和孩子朗读吧,这样静静的做下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为孩子朗读吧(第5天)

第二章的里面的几个故事吸引了我。卡索拉一个因为染色体被破坏,被医生诊断“心智及身体生长迟缓”的孩子,父母从四个月开始给她朗读,五岁时,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能发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珍妮弗一个唐氏儿,父母为她坚持读故事,让她克服了障碍,成功的教育了她。艾琳的父母从艾琳出生就坚持给艾琳朗读,最多的每天20多本书,使艾琳成为一个乐观,热情,成绩优异的孩子。这三个故事,从特殊孩子到普通孩子,父母的朗读带给他们的是终生的滋养,我们每一个家庭如果可以每天给孩子读书半小时,我相信改变就从点滴开始了。

针对“3B”,我家里是上下铺的高低床,小宝在下铺,下铺上有个书架,都是适合小宝的书,而且不定期的也会为小宝买绘本和适合阅读的书。大宝阅读的书都在她写字桌带的书架上,书柜里也有一部分书。有时她们会喜欢听同一本书,比如这几天就喜欢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之前给他们读过米切尔•恩德的绘本《犟龟》《光屁股的大犀牛》等。小宝有时会喜欢姐姐在一二年级读过的书,我也会给读。大宝也会对小宝的新书感兴趣。

享受阅读的滋养(第6天)

今天读完了第二章,在这一章里剩下的部分中有一个观点是值得深思的,那就是:同时教育孩子的头脑和情感,才能培养出心地善良的人。这一观点适合于当下的教育,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孩子,缺少的是邻里的互动,孩童间的玩耍;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也让我们的孩子从小生活在我们坐在一起,却忙着低头看手机,缺少了情感的交流;再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更注重的是成绩等等。我们的孩子有优越的条件,却失去了亲子之间朗读的氛围,我们的孩子有高成绩,却缺失了孩子成长该有的乐趣,我们的孩子被兴趣班,辅导班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时间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这一系列问题也导致了现在孩子缺少的同理心,缺少的责任感,不是我们的孩子没有,是因为我们的环境让孩子缺失了情感教育。

《朗读手册》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生活经历以及与生活经历相关的故事,即文学。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可以带孩子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孩子在文学的滋养下,看到了生活的样子,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成长,这种阅读的滋养是无痕的。

你愿做引领孩子阅读的人吗(第7天)

今天阅读《朗读手册》的第三章,“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的奇妙世界”这是第三章的引导语,事实也是如此,孩子的阅读是该有人引领的,而这个人最好是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当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朗读声中长大,那么这个孩子是生活是美好的,因为那些声音中有父母对孩子爱的滋养,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是富足的,同时阅读的种子已种下,只要等着长大就好。

如果父母没有条件为孩子朗读,那么这个责任就落在了老师的身上,老师要做孩子阅读的启蒙,不管你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乃至是中学的老师,要把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孩子才会读下去,发现书的世界的广阔,那么孩子才会收获更多。我们班里有一个女生,她读的内容很广泛,诗词,畅销小说,奇幻小说等等,她都会去读,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去干涉她的阅读,我觉得读的多了,自然会去辨别书的质量。还记得我家姑娘五年级之前读《笑猫日记》、《米小圈》,但是现在六年级了,那些书有一年多没翻过了,问她,她说,已经过了读那些书的年龄。但是也正是那些不算经典的图书,培养了她的阅读兴趣。所以老师最初一定要用兴趣引领孩子阅读,这样孩子才会爱上阅读。

为朗读做好准备(第8天)

在第四中看到了朗读要领,发现好多和自己的认识还是有区别的。来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几个要领:1.在开始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和图画作者———不论你读过这本书多少次。在我给自己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是有提书名,但是其他的很少说,看到这个时,准备再以后读书中要读,因为这样孩子在你多次朗读中,孩子就熟知了你读的书是谁的,并且提到这个人他就知道自己听过他的故事,也会为以后读作者的作品奠定基础。

2.朗读时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我家小宝就喜欢我给她边读,她自己欣赏图画,偶尔会自己去评价,去找讲到哪里了。这样也有助于孩子赏析和将故事内容与图画对应,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欣赏力。

3.挂读物图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我家宝贝之前有一个阅读印章,她自己喜欢在读过的故事上盖章。准备抽时间和她一起做一个毛毛虫,我觉得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她知道自己读了这么多的书,会更加激发她的阅读兴趣。

4.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自己的可以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那么孩子是很乐意的。也可以和孩子交流你们的感受,这样再聊书中,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对书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

这么多的朗读要领,只要我们愿意去做,那么读书的种子也就种下了。

持续阅读(第9天)

昨晚读完这部分内容,针对暑假倒退期,我要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最近刚开学,学生经历了一个寒假,回到学校时,上课的状态可谓是天壤之别,在一班,当问到鲁迅的《社戏》是什么体裁时,各种答案随之出口,唯独没有小说,接着我继续引导,看一下选自什么集?这下有的才恍然大悟。一个很小的问题,但是反应了学生一个假期的学习状态———阅读状态,这些相关的知识没有被激活,寒假成为孩子们放纵的假期。假期里有相关的阅读任务的,回到学校我也做了调查,有三分之一的人一个假期没读一本书,有任务没监督就是这个结果。

其次,说说规定孩子读书的事,我觉得孩子刚开始会抵触,但是当他们在书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乐趣后,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自由的徜徉在书海中。在家里还是学校,我都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孩子和学生知道,我是爱读书的,而且会和他们探讨书籍,这样的话,耳濡目染读书会成为一种仪式感。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我都会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大声的读书,分享他们的读书生活。

没有绝对的做法(第10天)

读了这一章内容,我觉得任何事情都要视情况而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说好与坏。

1.规定孩子读书,在家里只会偶尔为之,当孩子有松懈,或者偷懒的时候就会去可以的提醒,并且与孩子一起起谈谈最近自己的为什么会这样,商讨整改的意见。对于班级里,我会要求每天读书15—30分钟,并且有意推荐自己阅读后值得一读的书。推荐过《当你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追风筝的人》《奇迹男孩》等。

2.对于奖励机制,我觉得好的奖励机制是促进孩子阅读的,不要与学业水平挂钩,这样孩子的阅读才不会有负担。

3.对于文中提到的父母,老师,图书管理员等自己去读书,会用行动告诉孩子,阅读带给自己的是什么。用行动去践行阅读,比喋喋不休说:“读书去,读书去”更有说服力,更有效。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第11天)

还记得小时候喜欢读书,爸爸的一本《隋唐英雄传》被我反复翻看,从书中知道了唐代的英雄人物;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读书是一种奢望。初中阶段物理老师是图书管理员,是她让我看到了图书室里摆放的一排排的书,也让我读到了《一千零一夜》等故事,知道了阿拉丁和飞毯。高中阶段印象最深的书是《红楼梦》,还有三毛的书,至今仍对三毛这个奇女子有好感,并且买了她的书去读;因为对书的着迷,选择了中文专业。

在我的家里有三个柜子里是书,孩子们可以去读她们感兴趣的书,也会要求买她们喜欢的书。班级里我为孩子们借了了学校图书室的书,在公益组织申请图书,把自己家的书搬到学校,这些书为他们提供了成长不可缺少的财富。

书籍永不褪色(第12天)

首先来说说系列图书,我个人是不排斥孩子们读系列图书的,特别是一些很不错的系列图书,在阅读中拓展了视野,也让孩子收获快乐,阅读最初的目的不就是带来快了吗?我自己的孩子也喜欢读系列图书,如《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甚至在去年阅读《斗罗大陆》,这些书籍都有值得读价值。孩子读了还会去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看的过程中,把书和影视对比,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是成长的一部分。

其次,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阅读纸质书,虽然电子书方便随时查看,但是我自己觉得纸质书读过的留痕,会让人思考和记忆深刻,电子书就比不上。还记得今年假期阅读《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之前看过电子版,但是电子版看完后没什么印象,买了纸质书,假期再次阅读才让我在读中不断的思考,文中的父亲,他的人格 他的教育理念,他对孩子的影响都让我为之动容。所以我喜欢阅读纸质书。

网课的得失(第13天)

还记得2020年的春节新冠肆虐,那一年我带的是九年级(毕业班),开学推迟了一个月,所以按照以往的时间我们开始了上网课,老师们精心备课,学生上了一个月的网课,回到学校后,对于假期网课做了调查,结果让人震惊,一个班里可以达到要求的不到10%,而且网课回来后,对这部分内容再次巩固的时候,学生完全不感兴趣,而且他们对这些知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去记忆。这届学生最终考试考的时候成绩也不理想。后来老师们坐一起研讨的时候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于自觉性好的孩子来说,网络学习有助于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对于中等孩子来说,网络成为他们游乐的场所,网课由于设备等原因,老师看不到学生,无法监管。所以网课考验的是学生的自律性。

把握“度”(第14天)

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手机等)带来的视频冲击,对于大人孩子都无法抵抗,但是在孩子的发展上,你是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变为电子产品的奴隶呢,还是选择把它们当作工具来对待?决定权在你的手里。我的选择是对于电子产品有节制,特别是对孩子看电视,在我的家里,对于孩子看电视是有时间规定的,到时间最多把正在看的这一集看完,看完自己关机,让孩子从小自己管理自己。而且在节制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起表率作用,不能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刷视频肆无忌惮,这样当你管理孩子时就没有说服力,孩子觉得父母不公平。

今天各种短视频App层出不穷,父母要自己经得起诱惑,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刷个不停。这和父母引导孩子读书一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改变从点滴开始(第15天)

我家爸爸是很难读书的,一个不读书的爸爸,却要监督孩子读书,引来的是孩子的质疑。改变要从给孩子读绘本开始,小女儿每晚是要读故事才睡的,所以我和爸爸做了分工,一人一晚,爸爸读的绘声绘色,时不时的还对绘本以不同的什么解读,所以说让父亲读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给孩子读绘本开始。

“男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男孩子好动,静不下来,但是我觉得读书还是要从小去培养习惯,这样的话书籍已深入内心,他对读书有一种渴望,所以长大后也会爱读书。我们班里有一个男生,文笔不错,是男生里少有爱读书的,与家长交流中发现,家长说:爱读书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这孩子有时读起书来,就停不下来,特别是小说,甘之如饴。同时,读书也给他不一样的审视,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新颖。所以说读书是可以培养的,即使是调皮的孩子,也有吸引他的文本,所以从点滴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持之以恒的阅读(第16天)

关于阅读,我始终相信,阅读带给自己和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习惯,一种传承,一种力量。正如作家三毛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在目录中有我给孩子读过的《绿野仙踪》、《小鹿斑比》、《夏洛的网》等,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给小宝读《夏洛的网》,这本书里,小女孩弗恩的做法,对小猪的帮助,让小宝很受触动。她一连好几天都让我读这一段,询问落脚猪的情况,一个小孩子被另一个小孩的举动打动,并为之牵挂,孩子在这样的文字滋润下成长是一种幸福,收获的是感动。我将一如既往的给孩子读书,只要她喜欢我会一直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朗读手册》共读打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