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影响力》 08

十行采集:

1.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会爱上它了。——G. K.切斯特顿(英国作家,作品《布朗神父探案集》等)

2.稀缺原理:物以稀为贵。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3.前景理论: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特别是处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遭受潜在损失的威胁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决定。

4.稀缺原理在确定事物价值时有强大的影响力。常用策略:“数量有限”:告诉顾客商品供不应求,不见得随时都有。“最后期限”:对顾客获得商品的机会作出时间上的规定。

5.稀缺原理成立的原因之一: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

6.稀缺原理成立的原因之二: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7.逆反心理带来的迫切感: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们就越发想要得到它。

8.青春期的孩子对义务想得比较少,他们更关注身为一个年轻成年人自己所应有的权利。这时对其施加父母的权威,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家长要是企图控制他们,青少年不是阳奉阴违,就是公然对抗。

9.信息、沟通和知识都适用稀缺原理。我们认为受禁的信息更有价值。因此,想让信息变得更宝贵,不一定非要封杀它,只要把它弄成稀缺就行了。同时,人们对得不到的信息变得更接受、更包容了。

10.新出现的稀缺更使人觉得迫切。社会科学家已经确定,这种稀缺是造成国家政治动荡和暴乱的主要原因。(朝四暮三)

11.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拍卖)

12.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短缺影响下产生了高度的情绪波动,我们就应该把这种波动当成暂停的信号。冷静下来以后,再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想要那件东西。

一行精华:

稀缺原理:物以稀为贵。

前景理论:失去的恐惧远超获得的渴望。

逆反心理: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

感受,启发,行动:

1.稀缺原理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迫切想得到稀缺的东西,而不管它是不是真的稀缺。

2.稀缺原理的推导之一:得而复失是人们最不能接受的,特别是这件东西看起来很稀缺。简单来说,得不到是一种诱惑;得而复失则是一种恐惧,两者完全不对等。

3.推导之二:既然得而复失无法接受,那么有人企图管着我们,让我们放弃已得到的东西,那我们就会把他/她变成敌人。

4.推导之三:有时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得到某种稀缺的东西,但是有人企图或已经减小了我们获得这种东西的可能性,我们也会像上一条(得而复失)一样,把他/她变成敌人。

5.推导之四:(美好的)情感也适用于稀缺原理及上述推导。情感的得而复失,是大部分亲密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根本原因。

6.推导之五:消除目标物的稀缺性,是化解稀缺原理及其推导结论影响的破釜沉舟的办法。但这很有些理想主义。如果做不到,那只能靠每个人自身的理性思考去克服了。

7.推导之六:对于亲密关系中的情感,要消除其稀缺性,就应该超出对方预期地给予,让对方相信不会稀缺。但这显然又会造成对方更多的得到和更高的预期。可见要维护一段亲密关系,是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影响力》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