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我的成长“生态圈”(教育叙事93)2022-01-13

文/李现风


     今天在读吴松超老师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中,吴老师在经营精彩教育生活的第三个途径中提出:加入一个好的学习团队,进入好的专业成长圈子。我内心怦然一动,想想自从开始以课题的形式做研究起,自己内心一直在冥冥中,想找一个好的学习团队,和一群尺码相同,有相同兴趣和相同爱好的人一群行走在教育成长的道路上,一起讨论、一起发现;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研究,一起成长。终于在近五、六年的时间之内,上天还是非常垂怜我的,让我遇见美好,邂逅优秀的团队,在团队的相伴和督促之下成长,和团队一起行走在教育成长的道路上。

      我认真盘点了一下我的成长“生态圈”,学校永远是自己成长必不可缺少的地方,但除自己学校之外,应该还有三个心仪的成长“生态圈”:

      一个是河南杏坛网研社的成长“生态圈”。

       在河南杏坛网研社这个圈子里,有每月一次专业提升的课例研讨,课例分中学组、小学组,课例类别有语文、有数学、还有英语……等等,还有启发思维的话题研讨、丰盈自己的读书活动、极有魅力的讲座活动……等等。网研社里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同行们,重量级别的焦兵书老师、李琳老师、孙永芳老师、徐文祥老师、张爱敏老师……等等。更有每年一次牵动人心的线下绿色公益年会活动,牵动着一群热心于公益活动的教师,在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行走在教育公益的道路上。

       在这个圈子里,我先是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然后就是被网研社这一朵云推动着自己这一朵云往前走,自己在这里学习、成长、交流。同时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就像吴老师说的那样,团队,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交圈,有凝聚力,以及共同的愿景,成员之间相互有吸引力。也更像网研社的口号一样,让优秀互相传染,让杏坛更加生辉。我自己也在努力地跟随着网研社的步伐行走在教育成长的道路上。


       第二个是张爱敏工作室的成长“生态圈”。

       在张爱敏老师的工作室里,张老师给我们规划每月的读书计划,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写作计划,而且张老师时不时的在为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赋能”,希望团队所有的人坚持读书、坚持写作。累了、困了的时候,张老师就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打盹、疲倦的时候,张老师就用激励的话语鞭策我们;懈怠,懒惰的时候,张老师就乐此不疲地为我们“赋能”。在这个群里,我体会到了坚持的惊人力量,体会到了阅读让教师的生命实现奇妙成长的魅力,更让我体验到了成长可以使教学之路充满盎然的春意。让我最骄傲的就是在这个群里有那么一群有教育情怀、有教育情趣、有教育意愿的同行们,不离不弃地伴随在自己的身边,激励和鼓励着自我的成长。

       第三个就是在铜仁的成长“生态圈”。

      在唐老师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聚集了一群热爱初中数学教育、热爱成长数学专业的老师们,大家在这里谈论数学课堂的重难点是否突出,课堂的流程是否安排合理,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是否充满智慧,孩子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灵气,教师的亲和力是否把课堂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在唐老师工作室的的引领下,一个对数学专业热爱的教师圈慢慢地形成了,一群对教育激情四射的老师们在这个圈里成长、成熟。


       我今天所说的“生态圈”,也就是一个团队,什么是团队呢?就像吴松超老师说的那样,团队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交圈,有凝聚力,以及共同的愿景,成员之间相互有吸引力。加入一个好的团队,是在寻求一种成长的有效引领。在好的团队里。迷茫的能找到方向,消极的能看到希望,倦怠的能不断被充电,找回久违的热情。大家一起赶路,向着精神朝圣的方向,不至于自己一个人走,孤单、恐惧、退缩。这就是教师成长需要寻求团队的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158】我的成长“生态圈”(教育叙事93)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