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经·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苏辙:夫道矿然无形,颓然无名,充遍万物,而与物无一相似,此其所以为大也。若似于物,则亦一物矣,而何足大哉?

原成: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凡物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互以矛盾对立物为已身定义,通过向矛盾对立物转化来完善自身定义。老子此句用“大,不小”阐述了“大”与“小”互相转化的过程。在时间累积的量变过程中,双方会通过质变完成向对立物的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老子形象地比喻为“大少之多,报怨以德”。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苏辙:道以不似物为大,故其运而为德则亦闷然,以钝为利,以退为进,不合于世俗。今夫世俗贵勇敢,尚广大,夸进锐,而吾之所宝则慈忍俭约康退。此三者,皆世之所谓不肖者也。

原成:三宝是做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在实际应用中不可偏举,否则三宝皆废矣。所谓的三宝,是老子对“道”的三个应用方面的形象比喻。

兹,益也。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是交替纠缠并发的螺旋运动,以翻转的运动方式运动。兹者,运动之称也。

櫽栝谓之检。檃栝,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无”运动烈度超出限度,通知并请求“有”运动如实地将“无”运动产生的不可见结果呈现出来。故曰夫物员员,各复归其根,曰静。相对静止的“有”运动,称之为“静”。检者,静止之谓也。

“有物蟲成,先天地生。寂呵廫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故曰“道”衍生并约束万物。“仆唯妻而天地弗敢臣”,以无形无名之至卑衍生万物,万物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曰不敢为天下先。

三宝者,运动、静止、唯一标准。

夫慈故能勇,

苏辙:世以勇次为贤,而以慈忍为不及事,不知勇次之易挫,而慈忍之不可胜,其终必至于勇也。

原成:甬,音勇。勇,甬甬然也。甬,音动。

俭故能广,

苏辙:世以广大盖物,而以检约为陋,不知广大之易穷,而俭约之易足,其终必至于广也。

原成:广,光也。光,景物。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苏辙:世以进锐为能,而以不敢先为耻,不知进锐之多恶于人,而不敢先之乐推于世,其终卒为器长也。盖朴散而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自朴成器,始有属有长矣。

原成: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古大制无割。大制,一也。一者,浑沦一体之物也。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故曰成器长。故曰“道”是万物的唯一标准。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苏辙:勇、广、先三者,人之所共疾也。为众所疾,故常近于死。

原成:凡物皆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凡“无”运动烈度超出限度,会通知并请求“有”运动将“无”运动产生的不可见结果呈现出来。做为“道”的运动方式,“无”与“有”运动是交替纠缠并发的螺旋运动,以翻转的方式向前运动。处于运动中的万物随时随地改变着自身的形态、自身的运动状态。

凡物不能永久地处于某一运动之中而不改变状态,故曰揣而羣之,不可长保也。勇者,揣而羣之之谓也。

凡物不能永久地呈现自身而不改变形态,故曰困而盈之,不若其已。广者,困而盈之之谓也。

“道”恒无名也。“道”恒无为也。无形无名,故能衍生万物。衍生万物而无为,故能约束万物。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水争竞一物之形而为已身之形,故曰水。有形有名,虽善利万物而只能曰几于“道”也。夫有形有名之物,无衍生万物之实,而欲成万物所遵循的唯一标准,岂不谬乎。

凡放弃运动、静止、唯一标准者,必亡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苏辙:以慈御物,物之爱之如己父母,虽为之效死而不辞,故可以战,可以守。天之将救是人也,则开其心志,使之无所不慈,无所不慈,则物皆为之卫矣。

原成:无,名万物之始也。故曰以战则胜。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曰以守则固。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凡事以“道”做为唯一标准,则可战胜守固。

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皁,是以皁备。皁备,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旧。此言凡以“道”做为唯一标准,可以有国,可以长旧,故曰天将建之,如以兹垣之。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