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很有用

安利一首歌《琵琶行》。

上学的时候,每次学习新的课文,都要先翻到最后一页,看看是要求朗读还是背诵。

还很清楚的记得几篇要求背诵的,比较长的文言文。其中一篇就是这个《琵琶行》。这篇课文应该是初二学的,那时候年纪轻,老师讲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没有过多的介绍背景,很难理解文中的所情所感。当时的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篇很普通的记事文。要求全文背诵,很难理解背诵的意义。包括后来学的《出师表》《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都是长文,都要求全部背诵。那会儿也曾跟语文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记得老师当时的回答是,要求背自然是有要背的必要,你现在不理解,总有一天,当你遇到某种情景的时候,你背过的书,自然就会跑到你的嘴边来。事隔多年,果然如此。

在我听见《琵琶行》这首歌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开了窍,很庆幸当年背了这篇如诗一样的记叙文。

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很多,辛弃疾的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当时学的时候,感觉前两句对仗工整,后面这个“可怜白发生”很是多余,长大之后,才明白,这句“可怜白发生”才是全诗的精华。

还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小时候最喜欢的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觉得这七个叠字用的很妙,而后面的拗口且不押韵,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选入课本,长大后,却觉得最后那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妙。

小时候学这些唐诗宋词,真的是囫囵吞枣,没有经历,很难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融入的各种情感。可长大后,这些诗词真的会在合适的时候自己蹭出来。也许,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吧。

诗歌如此,散文亦然。印象最深的有几篇朱自清的《背影》节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几篇文章,要求背诵的部分,也很长。《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很像一个人对着镜子碎碎念,父与子的感情,就这样被揉碎在这些朴实的文字里。上大学走的那天,我坐在大巴车上,看着车身后久久站着的父母,突然间就想起了这篇文章来。瞬间泪目。

还有《我与地坛》,学的时候,看见的是作者的压抑和悲伤,长大后再读,看到的却是希望和重生。《荷塘月色》中,那句“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最初只觉得作者“故作矫情”。终于,在第一个没有回家的新年那一天,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热闹中的孤独感。

现在,很后悔年少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没有多读书,没有读透书,没有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那些被挥霍掉的好时光,再也追不回来了。

还是趁着年轻,多读书吧。书中不止黄金屋,书中不止颜如玉。他真的会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和远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