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后感

读完张宏杰的《曾国藩》,主要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浪子回头兴家族

说起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真可谓家喻户晓。然后曾国藩并不是出身显贵,在他祖父往上数,数代都是农民。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的贫贱之家,是如何培养出曾国藩这样的一代名臣的呢?这一切源自于他祖父曾玉屏的浪子回头。

曾玉屏原本是湖南乡下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没有读过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成天骑着马,穿着光鲜的衣服跑到城里,和一群浮浪子弟混在一起。

有一天,他正在酒店与人纵酒高歌,却听见一个从窗外走过的老头,指着他对孙子说:你别跟这人学,他家没什么钱,却总是跑到城里来装有钱大爷,早晚把家败光。

听到这话,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本以为自己活得人五人六,不料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一个败家子。大受刺激之下,他卖了马步行几十里回家。从此,每天早睡早起,天天下地干活,发誓要振兴家业。

艰苦奋斗了几十年,曾家由普通中农变成了小地主,曾玉屏在当地也有了一些声望。曾玉屏自己努力振兴家庭的同时,把自己的长子曾麟书送去读书。但是,曾麟书虽然老实读书,却迟迟没有起色,考秀才考了十多次,到了四十几岁才考上。

眼看儿子屡考不中,曾玉屏他又把希望寄托在长孙曾国藩身上。于是,五岁的曾国藩早早开蒙,八岁读完五经,九岁学作八股,十四岁开始科场生涯。

但是,早早下场的曾国藩,也是屡考不中。曾家父子俩年年落榜,都成了当地的笑话。虽然儿子孙子屡考不中,曾玉屏却不管别人的笑话,坚持让他们读书。每次考试,都亲手替他们整理好考具,把他们送出大门,直到父子俩相继考中。

曾玉屏浪子回头后,不只是凭着勤劳改善了家境,更主要的是让儿子孙子读书,走科举之路,从而培养出了一代名臣曾国藩,对中国社会作出了贡献,也让曾家从此在历史上留名。

二、百折不挠终成功

人们学习成绩不好时,大部分会怪自己不够聪明,没有天赋。看了《曾国藩》后才明白,不聪明的人也能成功,不是天才也能有所作为。

说起曾国藩读书,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天,有一个小偷潜入他家,躲在房梁上,打算等他们睡觉后下来偷东西。这天夜里,曾国藩在家里背《岳阳楼记》,背了很多遍都没有背下来。小偷在梁上都听会了,他还没有背下来。小偷忍无可忍,翻下梁来,说:就你这笨样,还读什么书,等我背给你听。于是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后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国藩。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足以说明曾国藩学习很刻苦,却不够聪明。他的科举考试也印证了这一点。

曾国藩五岁启蒙读书,十四岁入考场,考了六次都没中,而且第六次不但没有考中,反而因为文章文理欠通,被列为反面典型,从而全省闻名。

他的父亲曾麟书科举之路更坎坷,十几岁开始入考场,考了十六次都没有考中,第十七次,已经四十三岁的他终于考中了秀才。

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这对父子的毅力。拿现在的高考来说,有多少人会考超过三次四次的呢?所以,可以想像,屡考不中的曾氏父子,要承受多大压力,才能继续学习和考试啊!

应该说,经历就是财富。经过这样的压力和考验,曾国藩有了直面各种打击的勇气,顶着各方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建湘军,南征北战最终平定太平天国。

三、 从挫折中找方法

曾国藩善于在逆境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找方法,走上正确的道路。

第六次没有考中秀才,而且文章并列为文理欠通而榜上有名后,曾国藩深受打击。回到家中,他收集了别人写得好的文章,一头扎进了书房,把自己历年的文章拿出来对比。这一比,他发现,自己文章过于拘谨,过于局部打磨,缺乏大局贯通和整体气势。

找到问题后,他就重点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于是,第二年,也就是第七次考试,他顺利考中秀才。

试想,如果不是找到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他的第七次考试能否成功就很难说了。

在江西作战时,曾国藩与当地官员关系极差,得不到地方官的支持,处处受制,处境艰难。被皇帝解决兵权后,他守制在家,回想自己的经历,他听取朋友的意见,深刻反省自己的言行。

他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却是弱者。“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所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

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曾国藩大彻大悟,再次出山后,他发生了惊人变化。变得和气周到谦虚了。以前,他总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现在,他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交往时极尽拉拢抚慰之能事,必要时啖之以厚利。

对皇帝他不像以前那样勇于犯上,难以驾驭,而是学会了打太极。他的改变让皇帝龙心大悦,所以,再次启用他后,很快他升了官,当上了之前求而不得的总督。

有了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变,很快他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上到皇帝,下到普通官员,都对他满意。他也能够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为两江战后快速恢复做出了贡献。

如果他坚持己见,没有学会和光同尘,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作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读后感)